花蚊子来到中国不到50年,却危害大半个中国 盛夏即将过去,秋天即将到来,“四害”之一的蚊子依然活动猖獗。很多人都无法乘凉,不胜其烦,蚊子在叮咬人体的同时,还会传播数多种疾病。 很多人在傍晚或深夜都被蚊子叮咬过,叮咬过后奇痒难耐,睡意全无。不少人都有过在半夜与蚊子战斗的经历。 喜欢夜间行动的这种蚊子叫按蚊,以灰色为主,专在夜间叮人。 花蚊子专门白天叮人,其特点是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攻击性极强,喜欢在灌木丛、树林、草坪里面等处活动。 普通的蚊子都是趁人不备时叮咬,或者一有动静它就逃之夭夭,但花蚊子可不这样,它通常是上来就咬,从来不用观察形势。 花蚊子叮咬后出现的包比较大,那种痒痛简直让人痛不欲生。花蚊子非常毒,往往都是在白天咬人,隔着衣服袜子可以直接叮咬。 普通蚊子在吸饱血之后,会休息一段时间消化一下。但花蚊子通常会边吸血边排泄,能一直保持叮咬状态,战斗力很强。 有的人被叮咬后起的包很大,有时需半个月才能消失。我国现存的花蚊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蚊子的吸血过程如下:
蚊子的嘴突出地长在双眼 底下,是由六根尖利的 螫针组 成的。这些针比头发丝还细。其中两根是食道管和唾液管;两根是刺血针(上颚),还有两片锯齿刀(下颚)。六根管子外面有包皮,起着保护作用。嘴的外壳似一只夹子,把六根针夹在一起。
只有雌蚊才会叮人,雌蚊以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时,会注入防止血液凝固的唾液,使血液失去凝固的作用(How)。皮肤会红肿发痒,就是因为这种唾液所引起的刺激反应。而蚊子的唾液也会将身上所带的病菌传给人们,这就是蚊子会传染疟疾、脑炎、黄热病的原因。 埃及伊蚊个头比较小,在身体正中有一道白色纵纹,在翅基处分叉,它是登革热、出血热等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滋生在居民点附近的容器及小型积水处,如缸、罐、盆、废轮胎、树洞等。 埃及伊蚊分布在非洲、中南美洲、澳洲和东南亚等地,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线以南沿海地区均有其身影。 海南是埃及伊蚊的主要分布地,云南瑞丽在2002年首次报告了埃及伊蚊的分布。这种蚊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吸血后产卵。 这种蚊子虽然叫埃及伊蚊,但并非是埃及的特产,它在我国之外的地区分布很广。与埃及伊蚊相比,白纹伊蚊则要更多。 白纹伊蚊不仅有白色纵纹,而且还长着白点,它的攻击性要强于埃及伊蚊。这种蚊子原产自东南亚,在我国分布很广泛。 白纹伊蚊环境适应性非常好,它的卵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容易被携带传播,这也是它在我国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埃及伊蚊一样,白纹伊蚊也喜欢带水的容器。白纹伊蚊主要分布在东洋界,延至分布到古北界,以及奥州界和非州界。 具体来讲,就是东到夏威夷群岛,南到澳大利亚,西到索马里兰,北抵我国东北和日本一带。 在我国的分布大致是,北至沈阳、大连,西至陇县和宝鸡,西南至西藏,向东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约有20多个省市。 早在90年代,白纹伊蚊就已到达北京,但数量比较少。据专家分析,这种蚊子是在南北运输的容器中被带到了北方。 白纹伊蚊的产卵方式比较特殊,其卵有耐旱、耐寒、滞育等多个特点。没有水时,白纹卵会停滞发育,等有水了再继续。 白纹伊蚊已经进化的适应各种复杂环境,比如脏水环境下它也能生存。这是白纹伊蚊向北扩散的主要原因,适应性强。 花蚊子来到我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陆路运输,二是海上贸易。花蚊子的卵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会随货物运输来迁移。 随着海上贸易的增多,来往船舶会携带花蚊子的幼虫,最先在沿海热带繁殖,随着适应性的不断增强,逐渐向北迁移。 白纹伊蚊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要强于埃及伊蚊,所以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从全球来看,花蚊子已遍布世界各地。 几乎存在于两极之外的所有地区,人们也一直在致力于杀灭花蚊子,它们是众多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对人危害极大。
对我们来讲,花蚊子算是一种外来物种,除了有效杀灭外,清除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有效手段,不给花蚊子提供繁殖空间。同时,尽量少去有积水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防被花蚊子叮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