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7-1-10 21:07 编辑
在2016年评选出的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曾侯乙编钟位列第76项,与都江堰、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紫禁城等工程成就并列。而曾侯乙编钟的发掘出土,却充满了偶然的机遇。
一个考古爱好者的慧眼
1977年9月,湖北西北部的随县(现随州市),当地的武汉空军后勤某部一个雷达修理所要扩建厂房,平整东团坡一带的山头。
先放炮施工,炸松这一带的红砂岩,然后用推土机推开。
推土机手发现,东团坡的顶端处有片土的颜色、土质都比较特别:旁处为红白色或黄白色的砂砾岩,而这片则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的黏土。更奇怪的是,这一片土反比四周的黄白砂砾岩紧结,更难推。
雷达修理所所长郑国贤是个业余考古爱好者,他自己订了《考古》与《文物》杂志,还买过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简报》,不止一次地看过介绍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纪录片。眼前的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会不会也是一座古墓?
马上向县里文化部门报告!
县文化馆派来了一位馆员。可惜的是,这位馆员并不太懂考古。他四处看了看,就说:“这不是古墓。不要紧,你们施工吧。”
炸药接着炸,推土机接着推。又过两个多月,东团坡一带土层又挖下去了一米多深。郑所长发现,黑土的成分增加了,他凭着自己的考古知识想到,这是不是就是考古上常说的五花土?
再次向县文化部门报告!
县文化馆又派来了一位馆员。可惜的是,这位馆员也不太懂考古,他得出了和上一位馆员相同的结论:“没关系,你们继续推土吧。”
时间到了1978年2月,推土机又推去了一米多深,在这一片不同色土的下部,推出了一层石板。不巧,这时郑所长出差在外,等他回来的时候,石板已经被推出了好几块。
郑所长急了,马上停工,不许再推!再次向县里报告,不行就向地区报告!
这回县文化馆派了一位在省里受过短期考古训练的副馆长来。副馆长来看了看,确实很像墓。逐级上报,动静搞得越来越大,3月19日,省考古专业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和地、县同志一起,组成了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进行了全面考古勘查。
这一查不得了,真是个大墓!
有多大?这么说吧,按木椁面积算,相当于6个出了西汉女尸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比全国已发掘的最大楚墓——信阳长台关一号墓的3倍还大!
不过,墓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当时还不清楚。有人说可能是战国或西汉以前的墓,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东汉以后的。
有个小遗憾,墓的中部有一个小盗洞,直径0.8米,是否挖下去了,被盗情况如何,不清楚。这是一个悬念。
20立方米的杉条木,有吗?
情况汇报到省里,主管的省领导做了批示,组织力量,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