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大概最火的就是“互联网+”的话题,从国家领导到各行各业,无不想在此次风口中寻找机遇。互联网大会,数据大会等等各路大佬轮番上阵,给我们灌输了一个又一个新名称, “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飞行器”,“创客”,等等。 可以说这是一个各种思想火花集中碰撞的年代,也为什么有人说今明两年是最好的创业年代(政策和大环境)。因为一直在关注,所以自己理了一下,也欢迎讨论。
1、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功创业?
个人认为有想法并能付诸行动,面对困难能迎难而上,积极乐观,并且能坚持不断学习的人更具备成功者的品质。
2、创业要做哪些事情?
创业第一步:想创业,起码要对下面的3个问题心里有数,如果要做路演底稿,也可以按下面的问题去准备
做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做什么可能就是一个灵感,一种思路,一个大胆而可行的想法,能真正抓住某一群体“痛点”的创业初衷更容易成功。和传统创业相比,有一点需要具备,就是内容尽量贴近前面那些名称,才更符合潮流。不要认为这些都是一线城市才能做的事情,即使在随州这样的小城市,也有很多机会。后面可以讨论
怎么做一般是具体的落地方案,对创业初衷的目标设定,可远大可实际。能够真正实现技术验证,实验性生产甚至初版产品。
谁来做就是团队成员,创业团队可能不一定各方面的人员都能齐整,首先要保证能初步完成产品的人员。目前看来大多数团队在创立阶段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
初期阶段的资金来源更多的是靠自筹,毕竟在产品和前景不可预计的情况能得到投资的机会不多。
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了解政府的扶持政策,争取资金支持,比如毕业生创业扶持之类的,以及具体的项目对应的各类直管机构的项目申报(招商局、团委、科委、甚至国资委),各地政策不同,比如随州以前的创业活动都是可以的。
还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获得资金的方式,产品类的创业团队甚至能通过网络创投、融资类项目平台获得资金,能极大的降低初期的资金风险。当然,前提是你能通的过审核。
创业第二步:试错及发展
新型的创业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更关注用户,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试错”实际上就是比对你所做的决策行为是否带来了用户的增长。决策可能包括如何推广,如何收集用户反馈,以及改进服务或产品,使得更能抓住用户的“痛点”。用户可以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创业项目针对目标用户在哪些区域越集中期初越容易发展。
很多平台类的创业通过强大的地推团队(就是类似街扫,发活动传单之类)进行初期用户群体的积累,中后期主要靠口碑及用户自发性宣传进行推广。平台类的产品创业初期如何去做网上有很多介绍,可能有人了解的更多。
创业初期阶段的发展有的可能更不一定具备清晰的盈利模式,比如视频类网站、演播室类平台的初期,都是随着用户数量的扩张到某阶段,各类用户类型需求明确后带来了新型的盈利模式;
也有一开始就定义好了,比如论坛里前期说过的搞租赁的小伙,或者饿了么的介绍。这类模式一般更强调的是资金的流动性,毕竟现金流越充足风险越低,对未来的投资人的吸引力也越大。
有些创业者在这一步即开始了初步融资,一般会寻求天使投资人进行投资。有些城市有类似的创业平台(为毛我大随不搞一个这样的平台)活动或者创业咖啡厅之类的地点,帮助投资人和创业者进行初步沟通,武汉光谷也有个路演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