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辅仁,随县澴潭廖寨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三期常会(1922.10——1924.11)参议院参议员。
网摘其人其事:
教宗决心派遣驻华大使,主要是为了中国的传教问题,不久教宗本笃十五在1919年11月30日颁布了“夫至大”通谕。在中国教会有记录以来的历史上,教宗为了中国问题而发表通谕是第一次,它不但促进了中国教会的自主意识的高涨,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对法国政府干涉中国教务的不满。“夫至大”通谕对中国教会的自主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宗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凡本籍铎曹,治理颇敷,学术颇优,而于本位圣召亦足以相称,然后人谓其地传教之功业已庆告成,教会之根基已然确定。”这正本清源的说法,正点中主客关系颠倒的中国教会的症结所在,马相伯在北京以自己的渠道觅到通谕的原本,用他公认的古雅而准确的文字翻译了这长篇通谕,还自费刊印出版,题名为《教宗本笃十五世通牒》。
1922年11月,教廷首任宗座代表刚恒毅(Bp.Celso Costantini)抵华。他所带来的庇护十一的谕令说:“按中国公教传布已广,所立宗座代牧区及宗座监牧区,亦已甚众,……特俯顺该处多数主教之请求,钦定一驻华宗座代牧使职,……至其权限,着以中国五大教区及其所属岛屿,悉隶属之。……以往宗座法典律令及其它与此谕相反之条例,一并申明作废。”在国际舆论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该谕令得到执行。中国天主教终于开始了自立门户,进入自我发展时期。当年,马相伯和英敛之、廖辅仁一起发起集资运动,购赠北京定阜大街三号为宗座代牧临时公署,后又买定乃兹府甲六号的恭王府为正式公署。1929年,马相伯作《教廷使署志》,使署是中国教会本土化的一座象征性工程,马相伯为此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