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火蛇 于 2019-8-7 17:17 编辑
神农炎黄尧舜禹都在随州 神农炎黄尧舜禹共同以四岳为辅佐之臣 文献中四岳贯穿炎黄尧舜禹历史 四岳之崇山 《尚书。舜典》《孟子。万章》《淮南子。修务训》很多古籍提 到崇山 崇山 即今天的随州大洪山 大洪山下随州环潭崇(嵩)山寺 正是见证历史古崇山地名 四岳之一火神祝融来自崇山《国语 。周语 》 昔夏之兴 融降于崇山 《史记夏本纪》索引《连山易》 曰 鲧封于崇 鲧伯崇 禹避舜帝子商均于阳城 禹建立夏朝洛阳正在随州大洪山余脉随州洛阳 《国语 。周语 》崇 崇高山也 夏禹居阳城 崇高山所近 《 孟子。万章》“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条下赵岐注曰 :阳城。。。。。崇山下深谷之中 以藏处也 即大洪山山脉下随州洛阳《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均在河洛之间。”是指禹三代之都均在河洛之间 《史记。夏本纪》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文献中说 夏朝 兴盛于崇 鲧禹欢兜都出于崇 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夏族先祖鲧因居于 “崇”地而被称之为崇伯 舜帝所葬九嶷山俱考证也在今天大洪山 崇山也被称外方山 少康封子曾曲烈曾国在外方山范围 历史文献表明,从夏殷周到战国初期,方城境内一直存在着曾国。《世本》谓: 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于曾。 《禹贡》 熊耳 外方 桐柏 外方山就是崇山 随州曾经有方山寺也点明方山在附近 现在随州仍然有以方山为村名的地方 随州大洪山脉附近近年已经发现有冷皮垭遗址 屈家岭遗址 洛阳金鸡岭遗址 正是传说于古籍相证 古籍与现代考古相验证 随州大洪山即四岳之古崇山 鲧祝融禹欢兜出于崇 神农炎黄尧舜禹长达千年与三苗争斗 《墨子·非攻》中说道禹克三苗后,"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这说明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三苗九藜部族大规模融合华族 形成华夏 《禹贡》厥水即随州厉山之间的厥水河 现代考古中发现的随州洛阳 随州淅河 石家河遗址 盘龙城遗址都是不同时期夏王夏朝都城 http://www.doc88.com/p-6107057273439.html 另 附 随州发现大禹故居
鲧禹欢兜都出于崇 摘自 苗族眼中的历史 跋山涉水史歌 "驩兜"这个词翻译为简体字应为"观兜"。很多书上译作:欢兜,这样翻译是错误的。因为,在苗族人当中,有一支为"观"系的族系,其族源来自上古世代的"驩兜",是他的后裔,在苗语中有几种称呼:代观 驩兜 、果观(果瓜)、务观等。观氏族系是黄帝后裔"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高阳帝)、颛顼生观兜,观兜生苗民,观兜是黄帝的曾孙",前后仅四代而已。所以说"观兜"是黄帝的后代,根据苗语,"观兜"是思念故乡的意思,说的意思是"观兜"思念北方的故乡,因为战败后迁徙到南方了,当然也与其它南方的百越民族是有本质的来源区别的,(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应当是此时而来到南方的)!他(观兜)也是我们族系苗的第一代,到今约4800年左右,(蚩尤战神农炎帝)其挥师北上是说明他带领其军事集团北伐,讨回故里 (舜对三苗集团否定其继承尧位耿耿于怀,趁江淮一带洪水泛滥的天时地利,南下犯苗,以观兜为首的三苗集团为反抗外侵,北上至今河南平阳一带,因人马拉得太宽,不能集中兵力,与舜激战二月之后,三苗兵败,苗族向西南今湖南西部大迁徙,从此苗族无国!是由北向南迁徙的九黎后裔集团,不是南方的百越民族!),而不是说他是南方的土著!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是由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两大集团融合而成的,是在约4500年前后,尧攻驩兜丹水之战。驩兜是三苗族中一个以修蛇为图腾的部落的首领。尧之时,他率部族从丹水下游向上游发展,威胁尧部落的安全,传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丹水即丹江,距今4600-4700年前,属于苗蛮集团先民创造的屈家岭文化曾扩展到汉水上游至秦岭以南广大地区,也在下王岗留下了居住遗迹。距今4500-4300年间,这里再次成为华夏集团(具体为龙山文化先民)活动地区。可见尧舜禹伐三苗的传说是有根据的。丹水之战以驩兜族的失败而告终。"驩兜",是他的后裔,在苗语中有几种称呼:代观 驩兜 、果观(果瓜)、务观等。下分长系那系、弟系勾系(苗语中的那勾即汉语之兄弟)。那系又称西家,因西、石谐音,所以那系中多用汉姓(从唐代开始):石,也有易、西等姓氏,大多分布在今湖南省境内,吉首,花垣、保靖、凤凰、古丈,麻阳,另一支多在国外,如:越南,老挝,法兰西,美国等地(石姓也是苗族人当中唯一一支属于黄帝后裔的族群,根据湖南省凤凰县政府门户网站统计:今凤凰县有70%的人口是苗族,而苗族又是以观兜后裔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