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孑孓 于 2014-1-8 06:25 编辑
§北宋的随州故事§ 被欧阳修这么一说,随州的薄陋真是让人惭愧,为何在欧阳的心中随州如此地不入流? 大家都知道欧母画荻的故事,主要是说欧阳修在随州小时候很穷,他母亲买不起笔墨,就用荻草在地上写划用以教小欧阳识字。我们前面说过欧阳修母子俩是到随州来投奔他的叔父欧阳晔的,而欧阳晔在随州担任推官这一官职,难道他叔叔对孤儿寡母很刻薄,以至于在欧阳修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什么不好的心理阴影么? 良好的家庭环境 欧阳修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父亲是一个法官,执掌过犯人的生死大权,死在泰州推官的任上,他叔叔欧阳晔是随州的地方法官。关于欧阳晔的先进事迹是这样介绍的:随州大洪山奇峰寺聚集僧人数百人,(省)转运使怀疑他们蓄积很多财物因而僧人从中取得不正当的利益,命令欧阳晔前往登记核查。僧人用一千两白银贿赂欧阳晔,欧阳晔笑着说:“我哪里用到这些东西?不过你能听我的话吗?今年是大荒年,你们有蓄积的粮食六七万石,能全部把它们交纳给官府来赈济百姓,那么我就不登记检查你们的财物了。”僧人高兴地说:“好。”(随州)饥饿的灾民依赖这些粮食得以全部活了下来。 欧阳晔不但是一个廉官,还是一名能吏,更是一个关爱亲族的慈善长者,他对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郑氏对这个小叔子也很感激,常对欧阳修说:“你父亲去世得早,你没有来得及听从他的教诲,你现在要好好跟着你的叔叔学,他的相貌行止跟你父亲都是一样的。” 欧阳修对他这个叔叔的评价是: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思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也是一名清廉的法官,他49岁中进士开始做官,到59岁去世时没有给寡妇幼子留下什么钱财,反倒要让欧阳修母子万里投奔亲族;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身为一名执法人员,面对奇峰寺和尚千两白银的贿赂不为所动,一心想着的是灾民,没有收下黑钱给自己的侄子买学习用具,连累得郑氏只好拿荻草作笔列沙为纸地教孩子读书识字。——清廉、勤俭的家庭教育,对欧阳修的健康成长必定起到了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温馨的友邻氛围 欧阳修所处的随州小城,物产不富饶,士绅不潇洒,他家却独独与城南的大户李家来往频繁。这个李家很注重孩子的学习教育,小欧阳常常跟李家的小孩子们一起玩耍,后来他在《东园序》中饱含深情地写到:“小的时候我跟李家的一群小孩子常常在李老先生的家中玩,看到李老先生亲手种植一棵又一棵的奇草秀木,经常多天连续去园林中照料。后来李老先生去世,儿子李尧辅(名佐,字尧辅)当家后,又在园林中修建亭阁,布置得更加秀美。我长大以后出门赴考、为官,没有机会再去东园游玩,这一次出差顺道拜访我的叔父,重新来到东园,主人尧辅领着我登上亭阁,一点一滴地指给我看小时候的景色,看到那时的小树已经长到很粗壮,那时的大树已有衰老的样子,那时种下的花草也已经非常繁茂,不少已经开花结果。我问起尧辅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大小也差不多。说起以前的事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然而却象是刚刚发生的昨天的事,大家都很感叹人生徘徊却又无法回到过去。 唉!我现在出门为官四方奔走,也不知道下一次再回到随州城南东园中,再次登上这个亭子,又是多少年以后的事啊!如果有机会再来,那时东园的景物的变化又是多大呢?说不定亭子的大梁开始有了虫蛀,墙瓦也许开始有了缝隙,园中景石又多了岁月的痕迹了吧!随州虽然是一个薄陋的小城,并不是我的祖藉,但是我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又怎么忘得了随州这里的人和感情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