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简介 L先生是一位经常使用手机进行金融交易的上班族。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是某知名银行客服的电话,对方称L先生的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要他立即进行操作来解决。 这个所谓的“客服”准确说出了L先生的姓名、银行卡号的部分数字以及他的开户银行。L先生开始有些担心,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一个名为“安全防护”的APP(实际上是一个恶意软件)。 对方在电话里告诉L先生,要在这个APP上输入银行卡密码和短信验证码,说是为了验证他的身份并且进行风险解除操作。L先生虽然有些疑虑,但想到对方能说出自己这么多银行信息,就放松了警惕,输入了相关信息。 随后,L先生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5000元被转走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挂失银行卡。 L先生在网上搜索如何追回被骗的钱款,找到了一个声称可以帮助受害者追回资金的“维权公司”。这个“维权公司”的网站看起来非常正规,有很多成功案例展示,还有一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客服人员在线解答。 L先生联系上了这个“维权公司”,对方表示他们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和技术人员,可以追踪到诈骗分子的资金流向,并且帮助L先生追回被骗的钱。但是,需要L先生先支付2000元的“维权服务费”。 L先生急于拿回自己的钱,就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2000元。之后,这个“维权公司”就消失了,L先生再也联系不上他们,这才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骗局。 二、案例分析 1.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 L先生轻易相信了来电者自称银行客服的说法,没有主动通过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情况。银行一般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要求客户在非银行官方APP上输入密码和验证码。 2.缺乏对陌生APP的警惕性 随意下载来源不明的APP,并且在上面输入敏感信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正规的银行操作都是通过官方APP或者银行网点进行的。 3.二次诈骗利用受害者心理 在第一次被骗后,L先生急于挽回损失,没有仔细核实“维权公司”的真实性。很多这样的假维权公司就是利用受害者想要追回钱款的急切心理,再次实施诈骗。 三、风险提示: 1.核实身份信息 当接到自称金融机构客服的电话时,一定要通过官方网站或者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的号码,因为号码可以被伪装。 2.谨慎对待APP下载 只从正规的应用商店(如苹果App Store或安卓应用商店)下载APP,不要下载来源不明的APP。对于要求输入敏感信息的APP要格外谨慎。 3.警惕二次诈骗 如果不幸遭遇诈骗,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所谓的“维权”“追回资金”等服务。如果要寻求帮助,可以联系警方或者向正规的消费者保护机构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