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大多数是城中村或者是老社区,房屋建筑年代久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在随州,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新城区、城郊,存在较多的棚户区。走访中,许多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愿望迫切。
然而,棚户区改造并非一帆风顺。
我市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已有四年之久,可成功寥寥。一边是政府有想法,一边是群众有需求,为何会让许多棚户区改造项目“流产”?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是政府的补偿标准与群众诉求存在差距,致使改造协议很难签订,故而一拖再拖,*终流产。
三年前,铁树棚户区改造呼声较高。市政府在启动东护城河改造时,拟将该区域的棚户区一并改造,让群众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可入户调查后,许多群众要求就地拆迁还建,且补偿标准还要提高。但按照我市城市发展原则,老城区一直做“减法”,只拆不建。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同意改造的居民70%都不到,政府只好“打道回府”。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棚户区改造中,签订协议的居民不达到90%以上,难以实施改造,这是一个原则标准。
据了解,城市棚户区大多是建设年代久远的房子,面积不大。在改造过程,许多群众希望能提高补偿比例,按照1:1.5甚至更高,这样能解决一家人居住难题。可棚户区改造没有这样的政策。同时,许多群众想就地还建,又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不协调。群众诉求与政府政策标准不一致,造成棚户区改造工作难度加大。
市建投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质上,政府在改造棚户区过程中,已更大可能地考虑到改善群众的住房需求,通过奖励面积、先签奖励资金、租房补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减轻群众再次购房的压力,但还是难以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