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势不错。”9月末的一个秋日清晨,恩施建始县三里乡三里坝社区11组,土家族农民吕维平和女婿王维来到自家的生姜种植基地,刨出一节生姜查看生长情况。
这个王维虽然与唐代大诗人同名,却是个外国人。小伙来自印度新德里,今年31岁,来中国已11年,王维是他因仰慕中国文化而起的名字,本名叫K0TTUVALA ABDUL MATEED。王维曾就读于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中国,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爱情和归宿——认识了来自建始的妻子吕雪琴。
2016年,吕维平和王维翁婿俩到山东考察生姜种植技术,引进种子回到三里乡进行试种,取得了成功。他们将收获的8000斤生姜全部留作种子,并租下30亩田地,建起了生姜种植基地。“国外对中国农特产品需求量很大。”王维用流利的汉语说,“只要技术和管理到位,这30亩产量可达20万斤左右,产值达100万元。”
小夫妻俩在广东东莞开了一家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再过1个月,他们的生姜就能从三里乡运往阿联酋迪拜,然后销往印度、孟加拉、沙特阿拉伯、巴西、美国等国。
自己富了,还要带动当地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王维和吕维平不断扩大生姜基地规模,租下农户的300亩土地;还成立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待农户的生姜成熟后再进行收购。农户种一亩稻谷纯收入最多500元,而种一亩生姜的收入能达到5000元。
农户谭明表示,他今年租了3亩地给吕维平,加上农闲时在生姜基地打零工,每月收入有5000多元。农户刘成瑞一家外出打工,出租荒了多年的土地后,他可以一边打工一边收取租金,一举两得。
吕维平和王维的生姜产业,也得到了三里乡政府的支持。乡政府不仅协调了土地流转,还请来华中农业大学和建始县科技局的专家进行指导,建设了能储存30万斤生姜的地窖,同时筹备新修冻库。
吕维平说,他希望明年把生姜基地发展到500亩,五年内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生姜种植,并成立进出口公司,让农户的腰包更鼓。
赞1 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