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芝后人展示李庭芝画像
李庭芝后人散落海内外
在扬后人珍藏着多件文物
昨天,居住在扬州的李庭芝第二十二世裔孙李忠平告诉记者,700多年来,李庭芝的后人早已散居海内外,扬州的李氏后人很少。李忠平家中藏有多件李家文物,他希望合适的时候能够捐献出来。
李庭芝画像
藏暗板里躲过浩劫
“这是我们祖先李庭芝的画像,保存到今天,确实费了不少脑筋。”昨天,李忠平在家中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卷用塑料纸包裹的卷画,画面早已泛黄。画像高约2.2米,宽1.5米,画像上李庭芝身着官服,目光炯炯有神,正气凛然。
李忠平介绍,这是一幅祖传的李庭芝画像。“当年在祠堂里都没有展出过,一直作为传家宝珍藏至今。”
记者注意到,画像并没有落款,何人何时画的这幅画,现在都已不可考。“这幅画起码在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李忠平介绍,他爷爷曾经告诉他,同治年间,双忠祠从梅岭搬迁至东圈门一带时,就有这幅画像了。
数百年来,为了保存这幅画像,李家费尽心机。文革期间,红卫兵到处抄家破四旧,李忠平的奶奶将画像重重包裹后藏在书柜下的一个暗板里。
“这个画像非常珍贵,毕竟是李庭芝的真貌。”昨天,扬州文史学者陶海扬说。
同治年间
双忠祠石额至今保存
《扬州史志》上,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李为扬曾撰文说,为悼念李、姜二公,在扬城广储门外梅花岭侧,时人修建了双忠祠,清同治十三年(1876年)迁至城东黄家园(双忠祠巷12-14号,即现今文昌中路茂业百货大楼东侧)。
1962年,双忠祠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双忠祠巷被拆除,双忠祠也不复存在。1996年出版的《扬州文化志》中曾提到,双忠祠,规划拟在东圈门马家巷口重建。
李忠平一家原来一直住在原双忠祠巷12-14号的双忠祠内。“原来这个地方有三进,祠堂是其中一部分,其余是住房。”房子拆迁后,出于对先祖的怀念,李忠平留存了“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子及立于同治年间的双忠祠石额一块,作为永久珍藏。
昨天,在李家院内,记者掀开墙角一块不起眼的塑料薄膜,底下是一块大长条石额,已经断为两截,但上面的“双忠祠”3个字依然很清晰。“这块石额原来是双忠祠门楼上的,取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断了。”李忠平介绍。记者还看到了1962年“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一直保留着,就是希望有一天双忠祠能够重建。”李忠平说。
李庭芝后人
如今散落海内外
“李家后人很多,目前散布于扬州以及全国各地,同时还有不少在海外。”李忠平介绍,目前除了扬州,江苏通州、如皋、海门,湖北武汉、嘉鱼,北京、上海、台北等处,均有李庭芝后裔。
去年10月,从宗谱上查询到祖先是李庭芝后,65岁的日本庆应大学的教授大木顕光专门来到扬州找到李忠平寻根。他原名李元光,出生在中国台湾,30多岁时赴日本求学,专攻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
据李忠平所知,目前扬州的李家后人仅有两支,人数也很少。“我的女儿现在也在国外。”李忠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