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读书狼 于 2015-6-23 14:08 编辑
读了游子华文,除感受到感恩的正能量外,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中,有件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胯下之辱”与“漂母之恩”。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就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胯下之辱”的典故,在此不罗嗉了。漂母的一饭之恩,结合楼主文章之思之想,必须说详细点“一饭之恩”,。
酉汉时的韩信,淮阴人,少年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艰难,常常没处吃饭,只好到城下淮水边钩鱼,钩到了可以卖几个钱,钓不到就饿肚子。
淮水边上有一群漂洗丝絮的老大娘,各自带着饭篮在这里干活。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大娘却生气他说:“我是看你可怜才送饭给你吃,哪图什么报答!"
韩信后来受汉高祖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与张良、萧何合称”汉兴三杰” 、韩信功封楚王。楚地本是韩信的故乡,他有恩报恩;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漂絮大娘,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作为报答,漂母并不图这许多钱,但推辞不得,只好领谢而去。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一饭干金”这句成语,比喻受恩厚报。也有人用“一饭之恩”,表示知恩必报。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再细细品尝楼主帖文,从中我们会有什么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