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5-2-9 14:16 编辑
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4-8-25 06:58 编辑
8月6日------8日
格尔木、沱沱河、那曲、纳木措。
这真是一段艰难的历程。
格尔木的海拨2850,用8月5号以后的眼光来看,实在不能算高啊! 用后来三天的生活来对比格尔木,真是一个好城市。市区街道开阔,市场繁荣,众多的药店齐齐地向外地人推荐“高原安”、氧气袋之类的对付高反的药品、装备,提醒着我们前方的道路绝非寻常。 面对未知行程的紧张,释放压力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找一个习惯老脾胃的餐馆。格尔木的外来定居人口估计也比较多,找川菜、湘菜馆子并不难。我们在5号晚上吃的是川菜,事后证明这顿饭很有必要,这也是我们到拉萨之前,吃得最High的一顿饭,还有青稞酒。 (郑重补充提醒:进入高海拨之前,不要饮酒。我们是酒量有点过大,所以过于自信。总而言之,喝酒会加重高反) |
本意是想快速通过高海拨地区,定于6号凌晨5点出发,略有耽搁5点半车子开动。5点半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们本地的4点吧。 车子一出格尔木,海拨迅速上升,大家开始都沉静在凌晨的睡梦中,七点多的时候周围的景物逐渐清晰,看到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一直在国道边陪伴着我们,沿途是巍峨的昆仑山脉,海拨已到4000以上,山体几乎寸草不生。沿途陆续出现兵站,身着高原迷彩的人民解放军显得特别精神焕发,驻军规模也比较大,各种野战装备、营垒,吸引了大家的长短不一的镜头。一位女性一边拍照一边对我说:我老公当过兵,把这些拍回去,他一定很高兴。
厚重如昆仑一般的威武之师,在营房门口常常会打出广告:提供热水、高原反应救治站等等,展现着“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海拨一直在攀升,大约是上午10点多到11点的时候,大家看到了第一座雪山,现在的时候还正是中国农历三伏里的中伏,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来自江淮平原的人们第一次在盛夏看到积雪,个个兴奋不已,不管有无高原反应都下车来照像留念。
这个时候的海拨已经过了5000,奇怪的是在3800海拨的时候发生严重高原反应的我,现在反倒没有感觉。车上各人的反应不尽相同,与我们同行的一个29岁的女性从下午开始一直到后来离开纳木措进入3700海拨以下的拉萨,其间一直无精打彩不吃不喝,吃了喝了就吐;同行的两位广水女性年纪偏大,一个总在喊头疼,另一个坐我旁边精神倒是很好,嘴唇却与大家一样开始变得乌暗;倒是十堰的一个50多岁的女性精神非常饱满,每见到一处景色总是忍不住大喊司机停车,端上装备就跑下去照像,让我这样还算壮年的男性都深感佩服和自愧不如。
见到“天路”上飞驰的列车。
起名叫“不冻泉”,显然一股夏天没有冰冻的泉水都如此稀罕,那么冬天如果还能见到流动的泉水,在这海拨5000以上的地方,那该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
终于见到美丽的“可可西里”。我对摄影没有研究,这张图片也不过是在大巴车上照的,不过个人仍然非常喜欢,将它发到微信里,注明:“可可西里 海拨4510——此刻天不再遥远”
这两张图片是一个位置:唐古拉山口。上面有标注:海拨5231。 这几乎是我们此行的最高海拨。此时气温非常低,因为是山口,风也非常大。这些困难没有抑制大家的热情,纷纷下车拍照留念。此时的我非常煞风景,只愿早些通过这些高海拨地区。
翻越了唐古拉山口,大家的兴奋开始沉寂,下午六点左右的时候到达6号的宿营地:沱沱河。 沱沱河位于“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区。我们所住的地方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镇——唐古拉山镇”,当地人亲切地简称为“唐镇”! 虽然说名字叫唐镇,却是4500以上的海拨,而且大家经过一整天的颠簸,都是非常疲惫,简单地吃了一点晚饭,8点半我就躺到了床上。所有的人都非常累,几乎没有一个人去拍摄沱沱河的壮美。 虽然躺到了床上,却开始高原反应了,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嘴唇的颜色明显乌紫的,行动甚至翻身都要喘几口气休息一下。我对付高原反应的方法加快呼吸频率,以增加氧气吸入量,白天我就有意识地加快呼吸,小口多吸,所以一直感觉还中,可是睡觉的时候人自然地放慢了呼吸速度,并且是浅呼吸,于是,一有睡意的时候就感觉气不够用了,清醒过来连吸几口,然后慢慢放松,不多一会再次清醒过来吸气。如此折腾大约到了转钟了,脑袋感觉开始发热发烧,甚至发胀,爬起来用无缝头巾叠成帽子把脑袋罩住,一是为了保暖,二是为了把发胀的大头捆绑起来,这样才略微舒服一点。终于迷迷糊糊地睡去,早上醒来的时候,感觉这个觉睡得累,身体似乎作了一夜的斗争,完全没有得到恢复。 位于沱沱河的唐古拉山镇,外地在此务工的人很多,宾馆居住条件很差,而且价格高。早餐价格也高得离谱,问了一下旁边的餐馆,回答是:一个人15块钱,馒头稀饭管饱,鸡蛋一个。这价格……,算了我们回房间泡面吃。 我不知道住的这地儿应该叫宾馆还是只能叫旅社,房子看着还行,没有热水,半夜还把房间的电全部停了,以至于大家的手机、充电宝都没有来得及补充电源。旅馆的大厅堆放着五六个大小不等的钢制氧气瓶,时刻提醒着大家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 抱着一个信念就是:我们既然翻过了唐古拉山口,以后的路就会越走越顺。 出唐镇不久,见到一道河,不宽也不深,不窄也不浅,不湍急却也不平缓,看上去象是一条平常的河流,石桥两边的路标名却十分刺激我:“通天河”。 这个名字,小时候在电视上、书本里看到过,唐僧师徒四人在通天河陈家庄有很精彩的故事,而且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后还在通天河再次发生故事,有续集的。后来上初中的时候在地理课本里知道了这条河的名字,于是更加向往。此次好不容易凑齐了四名男性一起西行,我见到通天河本应叩首膜拜的,只可惜昨晚一夜的折磨,我已经只剩下努力注视一下这条鼎鼎大名的河流的力气,然后连打开手机拍照的活儿都完不成——象这样的小动作,也是需要换几口气才能做好的,时间真的没来得及。 过了通天河,前面出现一道牌楼,上面写着“欢迎进入西藏”,终于踏入了西藏的土地,我仍然无精打彩,不少人在欢迎语前面留影,我只是下车吹了吹风,应该说是多吸了几口高原的空气。 路程中伴着夏雨,高原泥泞的道路常常遇上堵车,行驶变得缓慢。我在车上接到家里打来一个电话,要求8号以前报送一份材料。好在我早有准备,打开背包里的笔记本电脑,用手机上网当做热点wifi,大半天的时候将材料做好发送回去,一天的高原行程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晚宿那曲,这是一个地区级别的城市。当然我们也早有心理准备,没有太多的奢望,即使如此,第二天早上我们还是被雷得不轻,大家也就一二十人等候吃早餐,其他的人实在等不及外出另觅果腹之物,看上去挺不错(价格更“不错”)的宾馆、餐厅,服务人员拿着100元的人民币却硬是算不出来应该找还多少零钱,一份面至少要20分钟才能端出来,对了,这份面就是用超市里卖的挂面加上西红柿鸡蛋,18块!我决心回去后再也不埋怨随州的物价了。 那曲海拨4500米,晚上睡觉略微比在唐镇强一些,看来高反慢慢在适应。 8月8日 离开那曲,中午12点半的时候到达传说中的纳木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 纳木错,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相传是帝释天的女儿,念青唐古拉的妻子。 从海拨4500的唐古拉山镇、那曲,再到海拨4700米的纳木措,这三天的海拨实在有点挑战我们内地人的极限。 纳木措湖景区门票120元,感觉还比较合适,晚上就住在湖中岛上,登上岛中山顶,看了日落,也迎接了日出,不虚此行。
纳木措
纳木措湖公园入口,跟大多数公园入口一样,只是进去后还有8公里的路程。
纳木措公园里的第一个观景台:那根拉
那根拉山口,在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5190米。站在这座属于号称生命禁区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感觉风大如狂,经幡欲裂,气温特别低,在山口远眺纳木措,美丽的圣湖,犹如一面宝镜嵌在天际。那头迎风而立等候游客拍照的藏马,让人心生怜惜,我帮不上它什么,只有站在前面为它挡了一会冽风。
正在维修的那根拉风景石,上面镌刻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名句: 纳木措的天空
纳木措的白云
8月9号九点,离开纳木措前往拉萨,途中每到一个地区都要经过公安检查站,虽然略有麻烦,但通行还算便捷顺利。公安检查站的房子也是藏式建筑风格的。
下午两点半到达拉萨,住宿下来收拾停当,吃完晚饭到达布达拉宫前面已是七点多,天空仍然明朗,海拨降到3700米以下,似乎所有的人的高反都一去无踪,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恍如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