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永远 于 2014-9-12 10:40 编辑
每年九月,在常被誉为“中国哈佛和M.I.T.”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里,都会遍布神采奕奕的大一新生,他们是从中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教育体制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
他们中一部分人注定拥有光明的前途:几十年后,他们就将进入政府高层机关,或是掌舵国有银行和其他跨国公司。然而在他们似锦前程背后,却有令我这读书郎值得深思的问题。
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大城市的许多同龄人在设备一流的校园里读书,接受科班出身老师的辅导时,小城市和农村学生却还都蜷缩在一般般的教室里,在缺少优秀老师情况下艰难地学习英语、化学等高难度科目。
中小城市和农村学生在家乡参加高考,而顶尖的大学又将更多的录取名额分配给了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一项研究发现,一名北京本地学生相较于来自贫穷的农业大省安徽的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几乎是后者的41倍。
即便在城市户口拥有者之中,教育机会的分配也极不均等。城市学校质量良莠不齐,而且进入顶尖学校的竞争也滋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为了让孩子获得一个进入顶尖学校的名额,父母们常常要劳心费钱
中国的教育一贯极其注重考试分数,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场以另一个数字论成败的角逐。当高三学生们走进高考考场,进行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时,他们成败的几率早已注定,不仅取决于十年寒窗的努力,还取决于他们在补习班中倾注的费用,以及大学在他们的地区分配的录取名额。
上面分析了现存教育体制中一点病症,你大慨明白了一个问题,
随州地区为什么进清华北大应届高中生少之又少?你同意我的分析吗?
不怨老师不怨学校。更不怨自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