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随州桃李春风效果图
对很多人来说,几乎从未像今年这样,全家人会在家“宅”这么长时间。这个春天的突发事件像一脚“急刹车”,打乱了许许多多家庭的生活轨迹。 习以为常的工作、出行和交往,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困难;习以为常的柴米油盐瓜果蔬菜,也成为内心的真挚期盼;习以为常安心的家,直接影响了心理压力峰值……一场疫情,颠覆着很多人对世界健康和周围关系的认知。
01 自我封印,只剩泡面 老陈家住在市中心的一个新小区。按理说,这里周边配套也繁华,日常不用开车,老城心是选择房子完美的区域。但这场猝不及防的病毒,让他恨不得把房子原地大挪移。 “近市中心,意味着平时人来人往,极不安全。在家的这20多天,我连窗户都不敢开,更别提出门买菜了,只能在家屯了一箱又一箱的方便面,聊以为生。” 过年前一天,了解到隔壁小区发现一起疑似病例,虽然居委会已经送到了医院,但心还是悬着。没想到,以前人人羡慕,现在反而成了束缚,一个想象中的禁区。
02 视野压抑,梅梅变霉 白梅梅家住某旧小区居民楼,宅了不知道多少天的她总是调侃自己:就是已经快发霉了。原来,当时买房子因为资金不充裕,白梅梅和老公无奈之下选了套西北向的小户型,楼层矮,房子密,太阳遥不可及。推开窗,看到的是隔壁的窗口,走出阳台,看到的是对面的房子,视野压抑,暗无天日。 “之前还可以下楼,现在不能出门,就在家发霉,梅梅都快成发霉的霉霉了!”
03 百步之内,没有芳草 从南边阳台到北边的厨房,一共需要31步,从家里到小区门口的垃圾点,是199步。而花园里,一共只有35棵2米多的树。相比于很多宅在家里数瓜子、数葡萄干的朋友,林小姐把所住小区的尺寸用脚丈量个遍。 她从未意识到,这个社区这么小。一开始结婚的时候,爱人说为了孩子,特意贷款买了个稍微大点的三房,结果也只有这么大。从卧室巷到床头峰,再流连阳台山的家中一日游,呆了2个月,审美也疲劳了。 而厌烦宅家之后,哪怕只是带着口罩去楼下扔垃圾,巴掌大的园林,又能干嘛呢?散个步没几分钟就走完了,遛个狗都显得憋屈。
04 物业不牢靠,困居很烦恼 原本只打算回家看看父母、之后就和闺蜜们相约去日本过新年的小沈,一直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没想到这一次回家得隔这么久才能回到上海的小窝,而更想不到在父母家居住的这两个多月,自己的嗅觉开始失灵。 父母家的楼下100多米,是小区的垃圾处理站。整整几个月,小区的物业和负责小区的清运工,可能因为工作太忙、人手不够的原因,经常会造成垃圾箱满载,一些角落里散落的垃圾在日晒雨淋后散发出臭味,在家里只要稍微打开窗户就会闻到。 虽然后来社区里也来协调、帮忙借调工作人员来清理,但是因为小区的面积较大,新来工作人员对小区的环境还不是太熟悉,依然会存在疏漏的地方,所以导致小区内某些角落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 同样因为物业的人员配备不齐,这个冬天,小沈自己学会了换灯泡、通水渠,也开始尝试着自己扛送配发的大米爬上5层楼。 “过了这个年,我都成为汉子。”瘦瘦小小的小沈自嘲地说。
随州人,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以家为载体呈现的人居品质,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有机体的基本组成,宅家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加强了对美好人居的渴望。像前面几位市民这样的生活槽点,在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普遍之痛。 以前生活时不以为然的细节,如今方显珍贵。面积要更大一点,通风要更好,要有个书房能够安静地在家办公,有个玄关可以在进家门的时候消毒……经过这个春天,是不是也让您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居有了新的认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可能,这个春天之后,我们真的需要一次对美好人居的重新审视。毕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