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5-9-18 14:45 编辑
据《光明日报》9月7日报道,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同日,《光明日报》还刊发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许嘉璐在发言中称,“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特别是进入周代以后,先祖拜祭都是在宗庙中进行,这就解决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和陕西黄陵拜祭的关系。”
许嘉璐在文章中说:“为了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我提出了3个国家级拜祭。一是拜祭黄帝,二是拜祭孔子,三是拜祭先烈。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十一’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拜祭,当年我曾提出过建议。拜祭先烈虽然是政治拜祭,但是也是国拜国祭。”
随后,现任西安市副市长、西北大学原校长、历史学家方光华撰文认为,许嘉璐先生提出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这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文章却说,对黄帝的国家级拜祭只能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这很令人诧异。
2015年9月10日,方光华在大公报陕西办事处网站“大公报西部商务网”上刊发了题为《对黄帝的国家祭典到底应该在哪里?》的文章。
方光华在文中称,根据许嘉璐“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的观点,庙祭比陵祭重要,而陕西黄陵县只有黄帝的陵寝,没有黄帝的宗庙,在这里的拜祭就无关紧要了。但这个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
方光华在文中通过两个方面对许嘉璐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首先,历代对黄帝陵寝真是不祭拜的吗?传说的不算,就历史记载的来看,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方光华在文中援引了《史记》《册府元龟》《大清会典》等史料的相关记载。
其次,对黄帝的庙祭是在河南新郑吗?中国有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举行崇祀的传统。秦始皇巡游天下,曾经祭祀前代帝王。他到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因为相传虞舜死后葬于九嶷。他到会稽,会稽有大禹陵墓,于是祭祀大禹。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
方光华在文中还提及,历史文献中找不到河南新郑曾经有黄帝宗庙的确切证据。从明到清,只发现中央政府在中央首府帝王庙和陕西黄帝陵对黄帝举行国家祭奠的记载,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到新郑另外设立一个黄帝庙举行国家祭奠的做法。
针对许嘉璐发言中提到的“炎黄二帝炎帝在前,文献上记载也是先说炎帝后说黄帝,只拜祭黄帝不拜祭炎帝也是个缺憾”,方光华反击道,“其实还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许多缺憾,作者似乎认为这就不必考虑了。”
许嘉璐在发言稿中说:“(我国)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
方光华则认为,其实这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早就有了。
方光华在文中解释说,“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爱国者寻求民族文化的象征,一致认为黄帝就是民族的旗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宣示共同抗御外侮的坚强决心,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除1950-1954年、1962-1978年公祭活动有所中断以外,历年都有对黄帝陵的祭祀。1994年以来,黄帝陵祭典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今天的黄帝陵祭典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典。”
由此,方光华在文末称,“作者(许嘉璐)把中华民族已有的、公认的标识和符号弃之不顾,在新郑黄帝故里另造一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令人失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