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4岁男孩浴缸洗澡时溺水,父母迅速把孩子60度
倒立抖水,8分钟到医院,但孩子仍有严重脑损伤。医生称
“倒挂控水”是误区。正确排水方式是:救人者半跪,顶住溺
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然后再进行人工呼吸
和胸外按压。http://t.cn/Rv1DLKB 扩散!
4岁男孩浴缸中溺水父母第一时间控水 8分钟赶到医院依然没能阻止脑损伤 | 宁波医生圈内讨论很激烈这种急救方式传播很广 其实是错的 |
对溺水人“倒挂控水”
是传播很广的一种误区
宁波市急诊分会主委、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
父母倒背孩子的姿势,其实并不利于排出孩子气管中的水。
前些年网上有一张很经典的溺水抢救照,是一个溺水后的孩子,被大人倒背着,脸朝外,大人奔跑。这种方法其实并不正确(记者核实,最后孩子其实并未得救)。
正确的排水方式是——
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气管里的水和泥沙排出后,再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溺水者是因长期缺氧导致的心跳骤停,如果现场有急救专业人员在,应先保持气管畅通,给心脏供氧,再做胸外按压。
控水法适合尚有意识、心跳的溺水者,且时间应在3分钟之内。
最新的急救观点
直接进入心肺复苏程序
在小载一的案例中,还有一个细节,他的父母在进行“倒水”施救后,开车去医院的途中,没有继续对孩子采取其他施救措施。
有人指出,“倒水”措施,其实是在解决溺水者的“窒息”问题,还应该进行胸外按压,如溺水者已心脏骤停,体内循环停止,大脑供氧不足,胸外按压起码可以先调动溺水者的内循环。
宁波市中医院ICU主任吴力: 孩子溺水后,大声呼叫孩子,如果叫不应,就应立即把孩子平放,马上进行心脏按压(胸外按压),请周围人拨打120。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呼吸循环一旦停止,每耽搁1分钟,抢救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 如果施救者人数较多,应由1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将孩子的头转向一侧,后仰,开展人工呼吸,打开气道。 宁大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志华: 进行胸外按压主要有两个目的。 首先,溺水很可能导致心跳骤停,第一时间胸外按压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心血管循环系统。 另一方面,对于非专业施救人员来说,胸外按压是最简单易行的抢救方法。很多施救者都不懂人工呼吸,那就单纯进行胸外按压,直到急救人员赶到。(注,此法不适用新生儿) 急救要领: 根据新版指南,对于心跳骤停者的急救模式: 1.胸外按压 30次(约18秒) 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 按压部位为胸骨正中(双乳连线中点,而不是左侧心脏部位) 按压深度:成人为至少5厘米,儿童为5厘米左右,婴儿为4厘米左右。 2.开放气道,将患者平放,下巴抬起,和气管尽量成直线。 3.人工呼吸 2次。 其间要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如果可能的话,进行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后即可进行人工呼吸。 ——2010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宁波市中医院的工作人员与载一的爸爸通了电话,孩子目前恢复的情况比之前预料得稍好,眼睛能睁开,看到父母也有意识,但脑损伤依然非常严重。我们祈祷孩子能勇敢地挺过这一关,早日康复,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