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环潭我的家乡 岁月流金 家乡环潭,地处随西南丘陵地区, “七山一水两分田”,镇区距随州城区32公里,随洪旅游线横贯南北,、汉十高速纵贯东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这是一片神奇而秀美的土地!景色宜人,四季青水常流,素有随州母亲河之称的涢水河,恰似一条玉带束在这座文明古镇的腰间。也许,正是它赋予家乡与众不同的灵性与魅力! 重峦叠嶂玉带缠,古镇秀水映青山;历史悠远溯春秋,祭器铭文表渊源。 环潭素有“小汉口”美誉,古时从环潭乘船可达武汉,集镇上至今仍有许多明清时代的古建筑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一条老街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条街巷,在岁月更替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城镇的发展。环潭老街全长1.5公里,宽窄不一,多为双层砖木结构,建筑风格透出一股浓郁的古风神韵。 据老人讲述,环潭老街原来是个喧闹、拥挤的居民区,一条长长的、狭窄的、七高八低的小巷,居住着几百户人家。 在这座古老的环潭老街,有一处清末年间建成的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黎福记大院,由前、中、后三大正堂组成,均为木式瓦房。院内有很多木雕、石雕和砖雕,镶嵌着众多图案精美、形象逼真的饰品,活灵活现,潇洒飘逸。 据考证,早在2780多年以前,环潭一带已成为经济、文化交流场所和贵族集结之地。自明朝开始,设梅丘巡检司,随着涢水船运事业的迅速发展,环潭主街不断向涢水靠拢,逐步发展成为随西南的商贸重镇。 革命先烈千秋颂,姹紫嫣红花满园。 抗战时期,当时的环潭,属抗日前线,随枣地委、随县工委、洪山县委先后在澴潭成立。同时环潭也是国民党三专署政府的所在地,敌特机关、军政警特机关有七十多个,敌特活动十分猖獗。老一辈革命家陶铸、陈秀山、陈少敏等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 涢水河畔,嵩山寺旁,一片青松翠绿之中,胡秀清烈士长眠于此。 1939年3月,环潭地下交通中心联络站秘密建立,站长胡秀清,以开办的“胡兴发粮行”作掩护,在农村发展党组织,收集国统区的各种情报。 为方便党的地下工作开展,1940年3月,中共随枣地委迁至环潭齐家冲店子湾,以环潭地下交通中心联络站为依托,从“虎口”中获取情报,发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锄奸反特,传递党的机密文书,转运枪支弹药,同时掩护党的干部出入鄂豫边区。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常有捡粪的、做小买卖之类的地下党员来到这里,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自1939年起,以环潭为中心,随西先后建立20多个地下交通联络分站,使党的地下交通线在随西地区形成网络。这张特殊的地下网络,保证了党的指示迅速、稳妥地传递,成为鄂豫边区党组织同敌伪顽进行斗争的一条特殊战线。 嵩山寺侧觅仙迹,潭下溶洞幽且远;悬崖绝壁千佛洞,云蒸霞蔚红日灿;牌坊石刻享盛誉,界岭碑文万代传。 千佛洞,如同环潭的观音岩一样,曾经是一处名胜古迹,相传里面因珍藏千座佛像而得名。 观音堂,清朝道光年间重修,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栩栩如生的各类佛像26座,每到春节,暮鼓晨钟,香烟袅袅,游人如织。 在每一位家乡人心中,环潭的老街、大碑、石板山、观音堂、嵩山寺、千佛洞、天主堂等,一切都是耳熟能详。每一处历史遗迹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相伴。尤其对工作在外的家乡人来说,离别的时日再长,思乡的情愫却依然如旧,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蕴藏着许多儿时的记忆,至今回味起来,都是那么甜美,令人魂牵梦萦! 作为家乡人,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我们不禁从内心深处大声呼喊,“祝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