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熊行发 于 2014-12-18 08:01 编辑
明天是我的生日,首先想到的是我母亲,因为这一天,母亲给了我生命。 - 常言说:“儿生母苦”!我一辈子不会忘记这一天母亲受的罪,我要尽其所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 母亲现己九十六岁高龄,根根白发印鉴她百年沧桑;道道皱纹记载她一生艰辛;深深双目蕴藏她无限母爱! - 母亲除双目失明外,身体尚健、无甚大疾;尤其大脑清晰、记忆力不减当年:提起往事,她如数家珍;问起儿女生日,她不加思索。虽然看不见,但只要听到声音,就知道你是谁。而且亲热地拉着你的手“唠”个没完。 - 母亲从小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寄养在一个叔父家里。十八岁就早早地嫁给了经商并不富裕的父亲。失去爱的母亲深深地懂得爱别人:她孝敬公婆,体贴丈夫,疼爱子女,与人为善,深得祖母和曾祖母的喜爱! - 母亲生育十一个子女,由于解放前医疗条件差,只存活了七个,四个姐姐都患“麻疹”(流行)病‘夭折’。母亲把我们剩下兄妹七个‘拉扯’大,确实不容易。 - 在母亲生命长河里,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历经磨难”! - 特别是在解放前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跑日本’,‘躲土匪’,一家人提心吊胆过日子。裹着小脚的母亲总是抱一个、牵一个孩子,跟着挑着行李的父亲颠簸和露宿荒郊野外,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 听母亲讲: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她抱着哥哥看到前面有一片浑白,误以为是‘稻场’,一脚踏去却掉进池塘里,幸亏塘边水浅,尚无大碍。母子连冻带吓,后来都大病一场。 - -解放后,母亲除了繁重的家务,还做点‘小生意’:她摆过烟摊,卖过汤园,记得二妹爱吃汤园,总是守在锅台旁,每煮好一锅就先给她盛‘两个’;后来母亲买个弹花机给人家‘加工’(棉花),那时我下学没事就给她帮忙。 六几年‘过渡时期’、日子过得很艰苦:特别是‘吃食堂’散了以后,没有一点粮食,母亲就把糠、麸磨碎烙成“糠饼”给我们吃,不让我们挨饿。当时我在十多里外的一个学校‘大山寺’上初中,吃不饱、晚上下了‘夜自习’偷偷摸摸(瞒着老师)跑回家拿糠饼。 - 子女成家后,母亲仍然‘爱管闲事’,总是拄着拐杖不断穿梭在儿女们家里、帮忙他们"张罗"。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帮小事的,她就提醒你(去帮忙或‘送礼’),叫我们‘不要欠人家的人情’。 虽然看不见,却经常打听在外上学、打工的孙儿孙女和外孙外女们的情况,‘儿走千里母担忧’,母亲总是担心她的后人。- 母亲最开心的时候是‘过年’长假,因为这个时候,孙儿孙女、外甥外女都从外地回来了,她高兴地一个个拉着他们的手问长问短,一有空就给他们讲在收音机中听到的(评书)故事。 - 想起慈爱的母亲,想起她一生受的苦难,我的心就很疼。我希望母亲能多活几年,让我们多尽一点孝道。 母亲,祝您长寿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