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33838|回复: 23

叶家山文化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3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随州之梦 于 2014-7-23 18:14 编辑

叶家山文化解读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考古发掘,毫不起眼的丘壑深厚的历史文化一下就吸引全球华人的目光。山水的景色无论多么惊艳,如果缺少历史文化的熏染,总显得苍白和单薄。这座普通的丘壑,隐含着那么厚重的历史信息,吸引我们急切地探寻。丘壑和人彼此亲昵、接近,就不再是千岩万壑的美景,而是中国人心灵的驿站,为中国思想提供丰赡浩然之气。中国的丘壑孳生万物,影响中国文化,映照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丘壑之中是无数相同又有着千差万别的的山丘和沟壑,就好比国家就是家的递归,无数家庭集合就是国家,丘壑就是中国的天下。
       叶家山栖息过曾侯家族的灵魂,二号墓的一个鼎的铭文,有墓主参与周王盟会的历史信息。专家认定这次盟会发生的时间在周成王三年,即公元前1040年2月。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次盟会活动的规模很大,参加盟会的都是诸侯一级。由此推断墓主当为诸侯,应该是“曾侯谏”的儿子或再晚一代。曾侯贵族与周王如果没有很密切的关系,不可能参加这样的盟会。叶家山的曾侯家族墓葬的这个细节和后来的义地岗曾侯家族墓群以及曾侯乙墓葬的众多文物告诉我们,这个家族与西周有很亲密的血缘关系。
       西周文化是中国文化处在发展定型时期的一个最重要的王朝,这个王朝是怎样影响中国的黄河长江,曾侯贵族家族墓葬会给我们作出许多合乎历史情理的回答。一座小土丘能作出的这种回答,必然增添历史的厚度,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叶家山也因此轻轻松松地走进中国文化史。
        3000年前的曾侯十分普通平凡,普通平凡得在历史文献中连个名字也没留下,但他们却把自己的生活真实埋进了这座微不足道的丘壑之中。丘壑顿时有了神妙的文化氤氲,因为曾侯生活的时代处在中国大分化、大变革、大组合的风云变幻重要时代,埋藏在丘壑深处的每个细节都与今天的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因缘瓜葛联系,解读这些细节其实就是解读中国文化。
        丘壑就是天下,叶家山这座普通的丘壑,那深厚历史是被淅河镇蒋家寨村一个普通农民的一把铁锹突然剜出来的。这个农民在平整农田时,一锹下去铲出一件3000年前的青铜器。文物工作者通过农民挖出的15件青铜器,发现了叶家山西周墓葬。一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众多。出土的青铜器有“曾侯”和“曾侯谏”铭文,对西周曾国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随州叶家山古墓群被票选为“中国考古新发现”,受到海内外华人关注。
        叶家山走进中国文化史,是因为这里的文化将证明:文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叶家山邻近的西花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保存的文化堆积厚度惊人、内涵丰富。附近的农田随处可以采集到石刀、石斧及其众多的陶器残片。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出版的《西花园与庙台子》在序言里说:一个农民家中土院墙多处暴露出陶器和石器等古文化遗物,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堵干打垒的土墙是用5000年的历史厚度进行的堆积(《西花园与庙台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当时的发掘报告明确说,随州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农耕生活极为发达,远远领先于周边地区。
        文化的根本在于发现,当我们被历史堆积淹没的时候,就不知道历史是什么。地域才是一种文化赖以诞生、发育的基础。我们常说,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是全球华人的谒祖圣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人较真地问:依据何在?随州境内的众多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就能够系统的回答这个问题。
        西花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是随州境内65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的其中一处。考古队在进入叶家山之后,就对曾侯家族的生地进行了踏勘,发现庙台子城池遗址就是曾侯家族的生地。在中国古代,贵族居于城中,成为国人,国人之外就是野人,城外的村落和邻近的西花园就应该是野人生活的遗址。1983年,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进行野外考古认定这里有屈家岭(距今5000年左右)、石家河(距今4500年左右)、夏、商、周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这就是说:叶家山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发生发展定型时期一个典型。中国文化说到底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发生于新石器时期炎黄传说时代,发展于夏商时期,成熟定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界界定的炎黄传说时代上限应不早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时代后期(距今5500年),下限不晚于龙山时代(距今4500年),这就是中国文化5000年的来历(《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卷)。
       其实文化的发生很远很远,北京猿人学会用火、制造工具就有文明因素,但我们不能说那时是文明时代。文明通过量的些微变化来堆积历史,量变是微不足道的,难以察觉的,但这是文明的成长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就必然产生质变,距今5000年前后的炎黄时代,这种堆积已经达到一定的厚度,社会性质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时才是中国文化的发生时期。这就是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叶家山紧邻的西花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就是展示这种量变堆积过程,随州众多的新石器时期发掘报告都指出,随州在这一时期农耕文化极为成熟。
随州的历史文化堆积优于其他地区是随州地区的地域环境所决定的。因为随州具备两个难以替代、不可复制的条件,一是随州地区有最为优质的物质营养,二是随州还具备优质的精神营养,物质和精神两种营养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的根本条件。
       首先随州地处地球的板块交接处。中央电视台有个《北纬30°探索》,人类文明多出现这个纬度线,因为北纬28°——34°属于地球板块的交接处。地球板块的碰撞,地壳发生的塌陷、褶皱、隆起,出现的是盆地、是丘陵、是高山。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也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惊天动地的大调整。地球内部的铁、锌、铜、锰、碘、钴、锶、铬、硒等微量元素,在这种调整中被挤压到地球表面,地球板块交界处表层所蕴含的稀缺的微量元素,远远高于地球板块的中心地区。优质的物质营养是产生生命的必备条件。随州处在北纬31°19——32°26,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交接处,板块碰撞时地壳发生塌陷和隆起,塌陷了南(阳)襄(阳)盆地和江汉盆地,盆地的边缘隆起了褶皱断块山地大洪山,与之相对的是巍峨的桐柏山,对峙的两大山脉中间是经过挤压产生的陂陀岗地和冲积平原,形成一个面积约为10000平方公里的谷地。
       《道德经》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不绝,用之不勤。”谷地是生长万物的地方。随州这个谷地表层富含生命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植物是绿色生命,绿色植物转化宇宙深处的能量,输送微量元素于植物之中。绿色植物在制造氧气、过滤和涵养水分,就有着比别处绿色植物更多一些的微量元素。随州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人类农耕文明的出现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其次,随州有地球最为丰富的精神营养,漫长的史前时代,随州的先民始终在探寻着天地运行规律,他们一代接一代的仰望着星空和浩瀚的宇宙。人类文明的出现除了物质条件,还需要丰富的精神营养。所有的生命都需要物质营养,获得了物质营养的生命,只能一代一代复制自己,人能成为生命中的高级生命,就在于人能够获得精神营养,就可以一代一代地发展自己。随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不仅为生命贡献了优越的物质,也因为一代接一代人的仰望星空,从天地运行规律中获得世界最深邃的思想,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成长最优质和稀缺的精神营养。
       天地运行规律蕴藏在天地之间,凭什么说随州人完成了这种发现?观测北斗七星,纬度低的地方因地表大气层抖动而看不清,高赤纬带的恒星,中高赤纬带的人们看到北斗七星,四季运行规律的时间很短,高纬度带的人们看高纬度带的恒星,就失去指示方向的作用。北纬28°——34°是观测北斗七星看得清楚的地方,最佳的是中间值北纬31°。宇宙把天地运行规律的重大发现的责任赋予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北纬31°左右的人们,西部是高山大川,东部是虽是平原,但深受江淮旱涝之苦,无法静下心来完成发现天地运行规律的重大任务。唯有随州是最适合早期人类农耕生活,农耕生活的发展需求逼迫随州的先民必须进行天地规律的探寻。
        日理万机、十分务实的前总理曾有这样的哲学思考,人跟宇宙和谐、与天地和谐,就一定有美好的未来,那么,就一定会仰望天空。随州有人在仰望天空,随州肯定是有希望的。如果随州人都忙忙碌碌,为了鼻子底下的那点小事,肯定是没有未来的。随州的先民把这种仰望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随州就必然成为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区。
       随州三里岗冷皮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黑色陶豆,豆柄上有七个透雕的北斗七星图案,这件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文化内涵距今约6000年(《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原随州市文物局长黄克勇告诉我,这件文物存于博物馆库房。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它在天上作360°旋转,每天运转不到一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就是春分,斗柄指向正南为夏至,正西为秋分,正北为冬至。夏至这一日是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白天最短的开始,长与短的对立也是相互转化的。这种对立统一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
        在北斗七星之外画一个圆,它就是太极图案,太极图是一个抽象凝练的宇宙万物生成图。叶家山附近的随州淅河西花园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文物,是有太极图形状的陶纺轮,这处文物遗址的文化内涵距今4700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s”曲线将太极圆一分为二,揭秘了万事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阴阳两个元素组成,这两个元素便是哲学中最基本的元素。万物都处在变化中,太极图变化无穷,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变化规律其实就是由小到大的此消彼长。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呈“s”形,这个“s”就是圆融和谐的中心线。
         上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被重新认识。许多现象通过量子力学被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且获得精确的实验证明。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937年5、6月间,到中国访问和讲学,和中国学者作学术交流时,中国学者讲到太极图,他有些不相信。当他看到太极图案,顿时目瞪口呆,继而犹如醐醍灌顶。中国的先民早已经把宇宙间的阴阳变化规律阐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近代科学中“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暗物质”等等难题,都可以从太极的阴阳变化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中国文化儒、道、佛三家都受到这太极图的影响,儒家讲“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论,中不偏,庸不易;中正、平和;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道家认为世界始于混沌,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成阴阳二气的世界,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出第三种物质,即世上的万物。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佛家讲“有”和“空”,“有”“空”的平衡就是“中道”,“中道”是般若思想弥合自身矛盾的思辨模式,是佛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更让我们惊奇的就是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曾侯乙古墓中的二十八星宿图的衣箱,这件文物有精准的年代是公元前433年。北斗七星环绕二十八星宿是地球人类跟宇宙相通的文化理念再现,擂鼓墩曾侯乙大量的青铜器,造型中无不透出天圆地方、通天通地的原始哲学思想。
       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士元先生,通过多年对编钟的研究,认为编钟的体型纹饰蕴含着宇宙星云的图案,与现代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几千亿星系运行形成的图案,有着惊人的一致。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给我看时,我陡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一个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民主党派,竟然有这样一位仰望星空的人,不由让我对这个党派肃然起敬。我觉得经济界的人士是一些很实在的人,他们能够仰望星空,就一定在想民族的明天,人类的未来,就一定有长远的目光。一群有经济实力的人,在想这些文化上的事,中国就一定大有希望。
这一系列文物出土在随州,决不是偶然,它们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随州的先民为了生存,已准确地掌握天地的运行规律。这是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最为丰富的营养。
        文明发生之后,最重要的需要成长,成长主要依靠不断的交汇融合,在交融激荡中积累和吸收营养。历史发展是一种量的些微变化,人类社会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由昨天的野蛮变成今天的文明,文明的成长需要吸收最好的物质和精神营养,随州不仅有自己最好的物质与精神条件,还有地处中国中部中心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四面八方往这里输送营养。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农耕文化,炎黄传说时代是这种文化的发生阶段,夏商是发展时期,两周战国就基本定型。中国文化的发生时期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炎黄的融合。现代国家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成功地由不同的地理、文化、血缘等形成一个共同认同的民族。
        其实“和”就是矛盾和斗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追求,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很自然的,炎黄之战,反复厮杀,双方都很痛苦。在痛苦中寻找最好的办法就是协商,协商就是退让和妥协,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是需要反复的协商,才能找到一个最佳的点。“随”这个字传说就是炎帝神农诚心跟随轩辕黄帝,把自己的故地更名为“随”。在两片土地中间加了一个“走之”。“走之”的篆文写法是画的一个足,表示跟从的意思。它是不是历史的真实,并不重要,但这个字为我们提供历史真实的许多信息,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是承认差异、差别、乃至矛盾和斗争,“和”就是融入,“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就是这个道理。
       “随”作为一个词素和许多词素构成的词,都有圆融和谐的意思:随和、随便、随缘、随意、随心等等。“随”的这种融入,让随州文化得以成长。考古发掘工作一开始,人们就感到墓主是北方的贵族,采用的西周的葬制。北方的贵族居住在南方,南北文化有许多差异,差异恰恰是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北方粟稷农耕孕育的粗犷豪放透出一种王者之气;南方的稻作农耕蕴含着精细和柔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两者完美结合就是一个民族的丰富多彩,就有了厚重,也有了流畅。正方、正圆、正三角的厚重,但不可能取代曲线的圆润和流畅。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中的许多细节,可以给我们提供随州文化既不是北方文化,也有别于南方文化,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他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的路径。
        文化是人的内在的一种力量,是人的一种特殊力量。南北的文化的差异越大,越要尊重,越是尊重,就越是显得博大。这种文化的成长只能发生在中国南北交汇的中心,不可能发生中国的一隅。“炎黄融合”不仅仅是中国南北的统一,它留给世界的除了统一模式,还有“天下一家”的文化概念。这种“天下一家”的观念,从家到家族,再到部落、国家,可以打得你死我活,一旦认同了,就给地提供保护,你就是我的一分子。“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在中华文化的语境里,家、国、民族、天下这四个词是可以互换的,但也有细微的区别。可以亡国,但不能亡天下,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改朝换代只是家族姓氏的改变,而天下是不能亡的。天下就是苍生,苍生的利益,就是天下每个匹夫的责任。
         野蛮和文明的区别就在这里,只要你认同了中华文化,你就是我的一分子,没有种族的概念。你的女子可以成为皇后,她的孩子一样享有王位继承权。这种文化起源于家、家族,发展于部落,成熟于炎黄融合。心里有些不服气,可以再打,再失败,孟获七次之后,终于心服口服了,两者就融为一体了。这就是中国文化,这样的“天下一家”观念,才可以为未来的人类社会提供重要的出路。
        叶家山曾侯和战国早期的曾侯乙,从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有叶家山古墓,战国时期有随州擂鼓墩的曾侯乙,还有随州义地岗今年发现的东周曾国,虽没有发现西周中期和晚期的曾国墓葬,目前暂时连不起来,但可以确定叶家山这个曾国是周王朝承认并分封的。如果联系历史文献记载,就可以肯定西周王朝威权的存在,就能对社会实行有效地管理,基层的组织百家为族(《礼记·祭法》),五族为党(《周礼·地官》),贵族的经济就建立在公社组织之上。
         叶家山曾侯虽然只是一个贵族,甚至在历史文献上连个名字也没留下,从墓葬中,依然可以看出他们政治文化观,只要遵守中国农耕社会生活的规则,就有长久的富贵。人类的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西周是一个由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王朝,从葬制的许多细节可以看出,亡者头的朝向、棺木的深埋、随葬品有序的排列在中间平台,都可以感受到这个曾侯贵族对周天子的敬仰和崇拜。家庭是最合天理、最自然的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说:早期的曾侯为姬姓,代表周天子开发南土才最为合理,西周中晚期虽没有出土文物证明曾侯与西周的关系,但后来的曾侯墓葬却一再证实这个贵族与西周姬姓亲密关系。
       社会稳定的内在因素起源于家、发展于族、成熟于国。家庭对家长的尊重,家庭对族长的敬仰,贵族对朝廷的敬畏,构成社会稳定的根本。叶家山曾侯墓葬中所有文物的铭文把王的赏赐作为家族最高的荣耀,强势家长制是中央集权根基。这也是世间万物运行之规律,太阳能温暖这个星系,所以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就围着太阳转动,大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展开,也因为最核心的那一圈是根本,没有中心核心的那一圈,就没后来的若干圈。如果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强调自己的利益,没有家长的权威存在,这个家肯定散。中国文化能延续5000年,与家长维系家庭有序和平衡这个根本制度有重要关系。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叶家山曾侯,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与后来的曾侯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同时,这种适应社会聚集、规范社会秩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文化传统所衍生出的家国体系,还有今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符合天地运行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
      从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到擂鼓墩曾侯乙墓,可以看到一个贵族500多年的辉煌历史。应该说曾侯乙时代的曾侯家族还处于鼎盛时期,随州的曾侯家族从历史文献上完全消失,大约在公元前290年前后。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是什么原因支撑曾侯贵族在随州这片土地上维持了这么长的时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这几乎就是绝无仅有的特例,随州这片土地上一定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最为稀缺的文化元素,寻找到这种稀缺元素,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今天的人类社会,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文化最珍贵的文化元素就是“三和”,首先是家庭的和睦、其次是群体之间的和谐,由此带来国际之间的和平。
       普通民众把国运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看得很重。这是因为每个家庭都会把家庭的和睦看作最高的追求,这种和谐追求是家、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应该是最合理的文化,虽然不等于说是最优秀的文化,但家族中每个成员都有血缘的联系,是亲人、是自己人,家、家族中的权威是父母或德高望重的年长者,多数情况下显然有更大的公正性。在家庭中虽然会存在利益摩擦,但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无间、真诚关爱与无私奉献精神,毫无疑问是人间的一切人际关系都不能相比的。家庭中产生的价值观是最自然、最合天人伦理道德、也是最理想的价值观。在家族结构中必然产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样举世无双的价值体系。这种强调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农耕文化价值,必然会由家庭发展发展为家族,再由家族发展为国家,家国形式成为水到渠成的政体形式。
        因为血缘关系产生的和谐、和顺、和睦效果一定会超过所有的利益集团制定的所谓公正,利益集团的冲突弥合纷争的办法,谁的势力大,谁才能够制定公正的规则。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产生的价值体系是人类最理想的价值体系,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和归宿。而握有话语权的人往往会用各种理由诋毁和指责这种符合天道的价值体系,其实就是维护自己的集团利益。“天下一家”,或“亲密得像一家人”看似通俗,其实蕴含着“天下大同”这样符合天道运行规律、人类最为珍稀的价值观。随着家、家族的发展,社会开始复杂化起来,当国家成为更大规模的家族社会结构,进行利益分配时,公正性逐步降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如果支撑这个社会存在的文化认知没有发上改变,这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就一定会承认自己生活在一个文化共同体,那么,过去在家庭关系中产生的自然的合理的的价值观,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这个社会结构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商业贸易巨大风险中也蕴含着巨大利益,勇敢冒险的英雄在流动冒险中可能获得利益,形成利益帮派,再发展为更大的利益集团,必然摧毁原始家族部落,被利益帮派,若干利益集团就可以成为邦国。邦国形式的政体就当然崇尚“三争”,这就是个人之间的竞争,群体之间的斗争,国际之间的战争。“三争”文化崇拜冒险的个人英雄,在重商抑农中强调进取、尚武、掠夺、好战。
        家、国、民族、天下一家的文化优势在于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特质,深层背景是顺应天地运行规律,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我们从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可以看到这种天性和基因,编号111墓中,南边的二层台上,戈、矛、戟、弓箭、盾牌等有序地摆放着,尖朝东边,多数戈的戈尖进行了折弯或折断。曾侯贵族到南方来的主要目的不是征服,而是教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当然也是国家的性格。这是一种骄傲,骄傲到不肯打仗的地步。这也是在解说中国的“武”字,折弯或折断就是“止”的意思,“止”“戈”合在一起就是“武”,真正的“武”不是打仗,而是止战。“武”的最高境界是不用武力,用宽容厚道、友好以礼,化干戈为玉帛,这种志于和平的精神,才是农耕文化的本质,是用道德的力量去感化别人,是君子怀德,服之以理,是真正的人类文明。只有动物才动不动就展示自己的肌肉,要人畏威,以力治之。
        在中国文化中,“尚武”就是“尚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为了赢得和平,制止倚强凌弱。之所以说西周王朝是中国文化定型的重要时期,就是因为这个王朝,在兴起的过程中,就有一种大而不横、强而不霸的品性。这个王朝以爱己之心爱人,塑造了民族爱好和平而不穷兵黩武仁慈善良性格影响了中国历史数千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亘古的情感基础,仰望中寻找出天地运行规律,对天道的敬畏,必然对天地间的万物,不管是动物、植物都有了亲近悲悯情怀。
        西汉文学家、政论家贾捐之是贾谊曾孙,针对珠崖郡反叛朝廷,写下《弃珠崖议》,陈述关东人民生活很苦,国库空虚,不宜出兵远征,与南方蛮夷争夺地盘,和平思想很充分的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中国强大了几千年,周边的弱小的安南、缅甸、高丽、泰国、琉球等仍能独立存在。当一群动不动就展示肌肉,以威示之,以力治之的生物性高端生存文化的人走进来时,只有很短很短的时间,这些国家就先后灭亡了。这就更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可亲可敬,从而证明“中国有资格成为实现统一世界的新主轴(汤因比语)”。
        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年的编钟。保持着早期编钟的原始形态,这组编钟能发9个音,能完整地演奏乐曲。李学勤先生认为要对“音乐在古代文化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足够的估计”,就必须认识中国古代音乐。音为单调孤立的声响,众音和谐才能为乐。在古人眼里,乐和礼是宇宙和规律的体现,只要我们走进音乐,就与天地和谐。这就是“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周的礼乐制度的深远用意,就是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用乐的感染来调节人的情感精神。
       早期的“曾”没有下面的“曰”,后来的“曾”有“曰”,从有“曰”到无“曰”,其实就是音乐在曾侯家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礼乐政治的支撑就是分封制,用血缘关系支撑周王朝。义地岗春秋墓出土了两件铜戈铭文:“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工)尹季怡之用。”“周王孙,季怡孔臧之武之用戈。”李学勤先生指出:周王孙,是周初的分封国,并和周王室有很近的血缘关系。《左传》记载:“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同姓的诸侯,多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后裔,是在周公摄政时分封的。
       我曾经有过一个猜想,我认为首封诸侯的人选应是周王朝慎思而择的人。这个人叫“姬曾”,无“曰”的“曾”指窗子,含明亮的的意思,指有德行。他与周公的血缘关系很近,其次有很高的德性,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知乐,开疆拓土的周王朝,乐舞是教化南民的唯一手段。这种分封不是移民,而是教化分封地的国民认同西周王朝。曰的篆写是象形人中和嘴的形状,说明这个字与口有关。“曾”有“曰”就是强调音乐,《说文解字》解析“曾”:从八从曰,辞之舒也。舒是延伸延缓或停顿的意思。什么能对言辞来延伸延缓和停顿呢?唯有音乐有对语言具备延伸延缓停顿的功能。
      “曾”还有自谦的含义。晋平王曾对周天子说:“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彪是晋平公的名字。晋平公在这里自称“曾臣”是“小臣”“微臣”的意思,是对天子的敬重而言的自谦之词。姬曾任首任南方诸侯自称曾侯,是对周天子的尊重,亦有自谦的意味。随侯的二世,按敬祖的体例,是可以用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或作为自己的封号。诸侯立太子须由天子批准,随侯的继承者上呈“曾侯”之名,一是对先祖的敬仰,二是对周王朝的尊崇,三是对平民炫耀高贵的血统和显赫的家世(拙作《编钟出土于随的背景分析》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曾侯世世代代皆为“曾侯”,既是身份职位,也是世代传递的信物,“再封”礼仪体现王权的权威,也是社会有效管理的证明。天子与分封的诸侯是上下级的君臣关系。天子对诸侯的控制,是一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巡守。
        叶家山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丘,被一个普通的农民一锹剜出3000年的厚重历史时,随州市委书记刘晓鸣就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他对全国政协视察大遗址片区保护的领导说,祖先的灵魂在这片土地安静了那么长的时间,我们惊扰了祖先的安宁,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建设好这片历史文化厚土,就愧对古人和来者。这是烙印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祖先崇拜意识,我们希望社会安定,这种安定就带来文明的发展,曾侯家族的长期传承已经强雄地证明,随州人与天地自然构成的关系,就是难以复制、不可替代的民俗民风,这就是随州文化。是人的内在的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特殊力量。人有守护家园的天性和基因,我们生活的地理家园很重要,然而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更神圣。叶家山曾侯家族墓群留给世界的,是中国文化定型的重要时期典范,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天下一家”的思想内涵,将为未来的人类社会提供重要的出路。
        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体现为文化的复兴。人类是一家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让我们相信,人类本来就是一家人。如果本来就是一家人,那么,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受到西方价值体系质疑的今天,叶家山曾侯家族墓葬突然面世,其中蕴含着重大玄机。何尚不是一种天道?
        文化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灵魂的集合,灵魂永远也不会死去,横空出世是历史的必然,其实就是呼唤我们,对家族社会结构和家族价值观的回溯,刷新了我们人类社会的理解。原始家族主义价值观是符合天道的,引领我们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绝对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必然符合天地运行规律。这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同质,两者具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就好比创立“粒子正负自旋产生自然力”学说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看到太极图,又比如现代计算机二进制技术与阴阳八卦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正的学问终极走向,必然符合天道。
        今天,我们可以从叶家山,解读出中国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站在3000年前的高处,看人类世界,文明的兴兴衰衰。这叶家山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仍然有着勃勃生气活力,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2013年8月

评分

参与人数 12金币 +188 贡献 +172 收起 理由
上官婉儿 + 5 + 5 赞一个!
老润 + 15 + 15 很给力!
随天随地 + 12 + 12 赞一个!
四惠 + 20 + 20 我用评分来表明态度
封江游子 + 20 + 20 赞一个!
yanglin + 16 赞一个!
清心可以 + 20 + 20 赞一个!
临溪而渔 + 20 + 20 赞一个!
素颜yx123 + 15 + 15 赞一个!
老三届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州之梦 于 2014-7-23 18:23 编辑

这是《永远的神韵》一书其中的一个章节。因为“随州文史研究丛书”印数有限,只送给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的代表,这里选取部分章节发在专门提供随州本地生活、消费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网站,供大家赏析。

点评

这种造福随州人的精神,敬佩敬佩  发表于 2014-7-24 08:13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老三届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拜读了一遍,前辈写得一手好文章。晚辈有一个小的建议,能否依主要意思表述简单分几个部分,加上个一二三四,是不是能让读者都好地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老三届 + 20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九七 发表于 2014-7-23 18:49
大致拜读了一遍,前辈写得一手好文章。晚辈有一个小的建议,能否依主要意思表述简单分几个部分,加上个一二 ...

您的建议很好。只是这篇文章不是专门为这个网站写的,主要是为“随州文史研究丛书”写的,这篇文章就是《永远的神韵》中第三章:《远古的家乡》,这一章中共有六个小节,这篇文章是第四小节。所以就没有再去细分几个小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 于 2014-7-23 19:10 编辑
随州之梦 发表于 2014-7-23 18:20
这是《永远的神韵》一书其中的一个章节。因为“随州文史研究丛书”印数有限,只送给世界华人炎帝神农故里寻 ...


楼主好文章,从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的角度,向网络上爱好历史、热爱家乡文化神韵的友友们简介了一些随州古文化史,大赞
在下窃以为,可否由楼主主讲,随州网与感兴趣的房产商或厂商提供支持,举办《神韵随州》文化讲座.吸引杜会各层次人群关注.

@封江游子 @清心可以  , @yanglin  @临溪而渔 @四惠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6 收起 理由
封江游子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之梦 发表于 2014-7-23 19:01
您的建议很好。只是这篇文章不是专门为这个网站写的,主要是为“随州文史研究丛书”写的,这篇文章就是《 ...

楼主此类帖可发在网站的《随州史话》版区
360安全浏览器截图3378812.jpg 360安全浏览器截图35937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带孩子到博物馆看了一下,精美的青铜器让人震惊!!随州的文化底蕴真得不是盖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老三届 + 20 + 20 欢迎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大作,不才多有拜读,甚为喜爱!
热烈欢迎楼主多在随州网发帖,以飨随网众网友!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老三届 + 2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拜读了一遍,对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老三届 + 2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溪而渔 发表于 2014-7-23 21:19
楼主的大作,不才多有拜读,甚为喜爱!
热烈欢迎楼主多在随州网发帖,以飨随网众网友!

呵呵、随州网的文胆,小渔鱼也来了,还给文章【加精】,你与楼主可是自家子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颜yx123 发表于 2014-7-23 21:49
仔细拜读了一遍,对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随州网美才女也来了、评解呱呱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12-5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