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5-27 16:33 编辑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等。诸子是对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的总称;百家则是儒、道、墨、、、等各家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百家之一的墨家,在那个时代是仅次于儒家和道家的一个大流派。墨家,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之后由于西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汉武帝在位时代之后基本消失。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就是在这样一个纪律严明,公明正义的精英群体中就有一位大成者,随州人==”随巢子“
随巢子,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随县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弟子。《汉书·艺文志》注:“墨翟弟子。”《隋书·经籍志》注:“巢,似墨翟弟子。”
随巢子的主要著作有《随巢子》。可惜大多佚失,仅《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著录六篇,《隋书》、《新唐书》都著录一卷。到宋代时此书已佚失,明代有归有光辑评本,清代有马国翰、王仁俊两种辑佚本。《汉书·艺文志》录《随巢子》六篇,今仅存佚文,本诸子抄,收为墨家第三。
关于随巢,我们现在知之甚少,可以肯定的是,随巢是墨翟的弟子,继承了墨翟的思想,是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墨家的地位,犹如儒家的孔孟之孟子,道家的老庄之庄子样的主要代表性人物,其为墨家的思想传播和发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曾为墨家第三代掌门人。墨家掌门的称号钜子,代代相传。第一代钜子是墨子,第二代是禽滑釐,随巢子就是墨家的第三代钜子。
====近代有些学者(其中代表就是著名词人王国维的弟子卫聚贤,卫聚贤属于 “在野”派学者,)提出《山海经》的作者就是随巢子。推断随巢子为印度人,并以此推论《山海经》是从印度至中国各地的一路记录。而且还说墨子也是印度人,主要论据为:第一,墨子肤色很黑,墨子的黑可能是印度人,印度虽主要是雅利安人种,但印度阳光太烈,晒了很多年后,人的皮肤自然黝黑了;第二,印度也称摩罗,中国人称印度人为摩罗差,墨和摩同音;第三,墨子的形象“摩顶放踵”就是印度光头赤足的僧侣形象。卫聚贤不仅说墨子是印度人,还认为老子与扁鹊也是印度人。实在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