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必看】随州网APP新手指南!商家信息发布指南2019,随州网最新招聘信息
随州生活百事通随州网标签出炉,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标签?《版主手册》申请版主的快来哟
查看: 5962|回复: 12

南宋最后一个中兴名将==孟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5-19 22:50 编辑

   孟珙(1195—1246),字璞玉,祖籍绛州(今山西新绛),随州人,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一) 生为将门后


   13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大地上,南宋相继与衰亡的女真金国、新兴的蒙古汗国发生了激烈的民族战争。在这段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历史中,孟珙就是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普通的下级军官做起,与父亲孟宗政凭借战功成为抗金名将,最后攻破金国都城,亲手俘获金国末代君主的遗骸。金国灭亡,蒙古又大举入侵,妄图消灭宋朝。孟珙再次担起重任,统领南宋两大战场[南宋四大战区:川蜀、荆襄(又称京湖)、淮西、淮东],率领宋军浴血奋战,全力抵抗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确保南宋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他作为南宋的擎天一柱,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将后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保卫南宋政权、使南宋人民免遭蒙古军战火荼毒的宏伟事业中。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他都是一位伟大英雄。

    北宋被金灭后,孟家祖上从山西绛州投奔岳飞的“岳家军”,此后便随军定居在湖北随州一带。孟珙便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在开禧二年(1206年)的宋金战事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孟珙是孟宗政的第四个儿子,由冀国夫人马氏所生。从少年起,孟珙和孟璟、孟璋、孟瑛兄弟四人就被孟宗政带在军中。军旅生涯的锻炼,使他不仅练就了良好的武艺,而且培养出了对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诸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接着发动了大规模扩张,曾经的宗主国——金国自然首当其冲。大河南北顿时烟硝四起,蒙古军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人民惨遭屠戮。金国则是节节败退,首都被迫由中都(今北京)迁到了宋朝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本来向金国称侄纳贡的南宋见状,便以各种理由拒绝给金国输送岁币。这点岁币对南宋来说算不了什么财政负担,而对军费开支骤涨的金国却是一笔大收入。刚到汴京坐下喘口气的金宣宗,在权臣术虎高琪的撺掇下,认为金军打蒙古不足、胜宋军有余,居然想把蒙古人造成的损失从南宋身上补回来,于是不顾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嘉定十年(1217年)发动了侵宋战争。孟珙父子就是在这场持续七年的战乱中成为南宋京湖战场的主要将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6 贡献 +16 收起 理由
封江游子 + 16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5-19 15:58 编辑

(二)英雄出少年

少年的孟珙已是智勇兼备,骑射娴熟,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孟宗政南征北战。
嘉定十年(1217年),金军进犯襄阳。孟珙认为金人必犯樊城,向父亲献策由罗家渡济河。孟宗政同意,等宋军临渡布阵时金人果真到来,宋军趁其半渡出伏兵击之,金军半数被歼灭。孟宗政又奉命救援枣阳,在战阵中父子失散。孟珙望见敌骑中有白袍白马者,高呼:“吾父也!”立即率骑兵杀进敌阵,救出其父。万军中勇救父亲,可谓少年英雄。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将完颜讹可率步骑二十万分两路攻枣阳,聚集城下。孟珙登上城楼,施展武功,引弓注射,立毙数人,将士无不惊服。孟宗政命孟珙取它道偷袭金人,破18砦,斩首千余级,缴获大量军器,金人逃走。孟珙以此功进下班祗应。十四年(1221年),孟珙拜见了父亲的上司京湖制置使赵方。赵方听说是孟宗政的儿子,一见奇之,十分器重,将孟珙辟为光化县尉。十六年(1223年),官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卫将军,实任荆鄂都统制、知枣阳军的孟宗政去世。史称“死之日,边城为罢市恸哭。”这位被金人呼为“孟爷爷”的抗金名将,给敌人留下了一位更加厉害的儿子。孟宗政在世时,招收金朝境内的唐、邓、蔡三州壮士2万多人,编为“忠顺军”。孟宗政死后由江海统辖,由于成分复杂,军情不安定,于是京湖制置司令孟珙权管忠顺军。孟珙将忠顺军分为三军,军情很快平定。绍定元年(1228),又于枣阳城西创修平虏堰,溉田10万亩,由忠顺军与民户分屯;同时命忠顺军每家养马,官供刍粟,于是粮丰马增。次年,升京西路兵马都监,又升兵马钤辖。
就在南宋恢复宋金战事之后的创伤时,北方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大变化。绍定五年(1232年)的三峰山之战后,金军大部主力被蒙古军击溃,名将完颜彝等阵亡。金国恒山公武仙逃生之后,又跑到了南阳(今属河南)的大山里面收拢溃兵,竟然数月之间就得众十余万,声势大振。而金国新任君主金哀宗,认为汴京残破不堪,于绍定六年(1233年)把金廷先搬到归德府(即北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又迁到蔡州(今河南汝南)。他为做坚守之计,便下诏命武仙勤王。武仙则以蔡州难守,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有些类似耶律大石入中亚建立西辽:夺取南宋的四川作为落脚之处;如果夺取不了,就改夺进军路上的宋军粮饷。这一年,武仙派手下武天锡进攻光化,打开入蜀的通道,号称聚众二十余万。孟珙率军迎击,逼近敌垒。一鼓攻破其营寨,壮士张子良阵斩武天锡,拿下他的首级。孟珙初战告捷,斩首五千级,俘四百余人、户十二万。授江陵府副都统制,赐金带。虽然旗开得胜,但武仙的主力仍然在光化境内,是个大麻烦。京湖制置司问孟珙下一步行动,此时京湖制置使是当朝权相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孟珙早就胸有成竹,他告诉史嵩之:武仙会进军吕堰(今襄阳东北),我们只要八千人就足够退敌。果然,宋军刘全部、雷去危部在夏家桥挫败金军后,武仙转而进军吕堰。孟珙大喜道:“吾计得矣。”当武仙行军到吕堰的时候,遭到了木查、腾云、吕堰三砦宋军的三面围攻,孟珙部这时也迅速南撤以接应守军。这时武仙才发现地形不利,“进逼大河,退逼山险”,只好撤军。结果被斩首五千级,俘民夫三万余。孟珙接着向北迫近邓州。邓州守将伊喇瑗害怕重蹈武天锡的覆辙,奉表请降。孟珙入城后,显示出大将风范,“瑗伏阶下请死,珙为之易衣冠,以宾礼见。” 七月,武仙手下的爱将刘仪投降孟珙,提供了武仙驻军的情报。针对武仙九砦屯守于马蹬山,他建议步步为营前进,先夺取离金砦,再孤立其他二砦。孟珙采纳建议,第二天,派遣部将进攻离金砦。宋军假扮成金军混进了敌营,然后到处放火制造混乱,很快占领离金砦。

当天夜里,宋军又突袭了王子山砦。守砦金将是位小元帅,正在醉酒酣睡,梦中直接丧命,把王子山砦拱手送出。孟珙闻报,率军直击马蹬山。他命部将正面攻击,却故意在西边留出一条路,设下伏兵。历史记载这场战斗火光漫天,死尸遍野。金军溃退到西边,又遭到伏击,损失惨重,最后一万两千多人投降。之后孟珙回军进攻已经孤立了的沙窝等砦。一日三捷,部将又攻破默候里砦。至此,马蹬山的九砦还剩两个。刘仪再奉孟珙之命,招降了剩下的板桥砦的两支守军。武仙认为岵山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应该还有一线生机。于是他带着人马开始爬山。孟珙早就料到武仙要移军岵山,命人事先埋伏在山脚。武仙军爬到一半,突然伏兵四起,金军被打的晕头转向、血流满山,“山为之赪”。辎重丢在半山腰,大将兀沙惹被杀。这下孟珙彻底把武仙的希望打没了。不过武仙十分倔强,不仅拒绝劝降,还打算退往商州继续抵抗。孟珙也不含糊,在一天早晨向石穴砦发动总攻。由于下过雨,山中还没放晴,部将非常担心。孟珙大笑说:“这不就是当年李愬雪夜擒吴元济的大好时机吗?”他亲自策马指挥,宋军激战数个时辰后大破敌军。武仙只好狼狈的换上士兵的衣服,带五六个人逃走,剩下的七万多金军纷纷投降。武仙本人后来在逃窜的过程中被蒙古守军擒杀。金国打开入蜀通道的计划彻底破产,最后一支十万级别的野战兵团灰飞烟灭。班师襄阳后,孟珙转修武郎、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5-19 19:37 编辑

(三)灭金功至伟

    南宋的京湖战区有四支主力禁军,分别驻扎在襄阳、鄂州(今湖北武汉)、江陵、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司]武仙军的覆灭,也使围攻蔡州的蒙古军少了一个大负担。但是,金国仅存的战斗力依然旺盛。绍定六年(1233年)九月,蒙古军都元帅塔察儿被金军击败于城下,士气低落。塔察儿就一面远远地修筑堡垒以防金军突围,一面派出使者王檝向宋廷发出联合灭金的邀请,同时还希望宋军能支援一些粮食,因为蒙古军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

   早在成吉思汗时,蒙古就希望和南宋结盟,共同攻打金国。但宋朝人都记得“海上之盟”的教训,双方虽有使者来往,却并没有形成实质上的盟约,更谈不上出兵。不过现在形势逼人,金国被灭已经是迟早之事。十月,宋廷在权臣史弥远的决策下,决定联蒙灭金,命令京湖制置司出兵。于是孟珙和江海领兵2万、运粮30万石踏上了灭金的征程。金国集结了两万骑兵前来阻击,意图阻止宋蒙联军的形成。孟珙鼓噪前进,一举击溃前来阻击的金军,追杀到高黄坡,斩首一千二百级。十一月初五,宋军进驻蔡州城南,孟珙入蒙古军营与塔察儿相会。蒙古人是崇拜武力的民族,因而塔察儿对孟珙消灭武仙大加赞扬,拉着他一起打猎、喝酒,最后两人干脆结拜为兄弟。双方开始合作。一天,金军忽开东门出战.想杀出重围。孟珙断其归路,擒拿偏裨将校80余名,其余多淹死在汝河里。孟珙断定蔡州城内已经断粮,诫嘱宋军:“当尽死守住阵地,严防金军突围。”他还与塔察儿画地为守,以防交战时宋蒙两军误伤。

    十二月初六,宋军经过殊死战斗.进逼蔡州城南边外围立栅。初七,孟珙命诸将夺取制高点柴潭楼,经过反复争夺,宋军攻拔该楼,俘敌五百余人。蔡州倚仗柴潭水为固,城上楼架设有巨型弩炮,宋军将士不敢近前。孟珙身先士卒开挖柴潭堤,放潭水入汝河,用薪柴填平潭池,宋军顺利过潭攻城。与此同时,蒙古军也决开蔡州城西的练江,逼近城下。柴潭和练江是蔡州城墙外的天然屏障,守城金军为夺回天险,驱赶城中老弱孩童人,大锅熬成热油,以此为“武器”,往城下浇烫宋蒙士兵。孟珙以人道主义出发,派出道士劝阻了这种行为。入夜,金将义率500死士出南门拼命,宋军进攻受阻。听说友军有难,塔察儿令汉军万户张柔率敢死队20余人逾沟突城,被城中金军用钩连枪抓去2人。张柔也被钩住。孟珙见状,立即率前锋冲出,飞剑斩断钩子,救得张柔一命。不知道日后灭宋的张弘范,还是否记得这位父亲的救命恩人?(南宋朝廷最后一战““厓山之役”蒙古军队的指挥官张弘范即张柔之子,张弘范在灭亡南宋的厓山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历史就是如此的玩笑)

    时间进入到端平元年(1234年)。宋军在蔡州城外欢度新年,城内的金国人却已经撑到了极限。正月初五,“黑气压城上,日无光”。初九,宋蒙联军发起攻城,遭到顽强抵抗。蒙古军在西城的外城凿了五个大洞,军队蜂拥进入内外城墙之间的开阔地,直到晚上竟没有进展,只好撤出城外。在南门的宋军战斗多时,也没能登城。初九夜,金哀宗见大势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禅位于城东门守将、元帅完颜承麟。就这样,人类历史上最凄惨的一次禅位仪式开始举行。在亡国前夕,女真人仍旧执著于自己的民族延续,不得不让人佩服。如果当年汴京城里的宋钦宗能有这种气概,北宋还会灭亡吗?正月初十清晨,与禅位在城内举行的同时,城外的孟珙向宋军下达了总攻令。部将马义架云梯率先登城,万余人踊跃而上,南门楼上竖起了大宋旗帜,宋军率先杀入了蔡州城!登城的宋军杀到西门,打开门后放入蒙古军队。城里展开了激励的巷战,这是宋、蒙古、金唯一一次三国大交锋,熊熊大火燃烧着宫殿和街道,三方都在为各自民族的使命而战。随即金哀宗自缢而死,大将完颜仲德率领众军投河自尽。而接受了禅位的完颜承麟在最后时刻举行典礼,给金哀宗上谥号,接着就被涌入的宋蒙联军杀死。城中的战火熄灭后,金国的降臣带着孟珙找到了金哀宗的尸体,尸体已经焦黑无法辨认。孟珙把尸体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并分了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金国彻底灭亡。
    回到襄阳,擢为武功郎、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建康府都统制。孟珙虽然武功郎官品较低,但是职事官的侍卫马军行司属于中央禁军三衙之一,体现了宋廷对他功劳的认可。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老三届 + 2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天随地 发表于 2014-5-19 16:06
(三)灭金功至伟

    南宋的京湖战区有四支主力禁军,分别驻扎在襄阳、鄂州(今湖北武汉)、江陵、江 ...

1227803087811.gif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9 贡献 +9 收起 理由
随天随地 + 9 + 9 欢迎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破蒙古军

    灭金后,南宋获得了蔡州一带的地盘,而蒙古军主力也北撤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南宋朝廷以为蒙古无暇南顾,就草率地进行北伐,意图收复以前的领土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掘开了黄河大堤,用来阻止北伐的宋军,继而蒙古军南下攻宋,北伐的南宋赵范部大败,从此宋蒙两家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混战。
  1235蒙古大汗窝阔台分兵两路进攻南宋,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这一年,蒙古军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战争能力,在荆襄战场上连破襄阳、随州、郢州及荆门军、枣阳军、德安府,南宋的整条京湖防线千疮百孔。随后蒙古大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南宋派大将孟珙去救援,孟珙到达后:“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在达到疑兵的效果后又亲帅大军连破蒙古24寨,阻止了蒙古军对南渡的企图,大挫蒙古军队的锐气。1237年十月,蒙古军队南侵,其中主力部队由张柔率领,想想4年前孟珙救过张柔一命,而现在张柔和自己的恩人刀兵相向,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效命有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张柔部屯兵在黄州西北一带。孟珙率军驰援黄州,黄州军民喜曰:“吾父来矣。”。当蒙军渡江的时候,孟珙利用宋军的艨艟斗舰猛烈冲击蒙古军船阵,本来蒙古军队是陆战为主,渡江的船大都是临时征用,或者是简易编制的木筏,竹筏,蒙古军船阵虽然庞大,数量很多,但是单个船体则很小,孟珙充分利用宋军船体大,结实的特点,用大船冲乱蒙军船队,蒙古军队士气大落,随后宋军四面合击,蒙古军队败退,宋军光缴获船就达200多艘。随后孟珙又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等失地。
  而1240年大败西路蒙古军的大垭寨大捷则是孟珙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孟珙的军事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接下来发生的事就简单了,蒙古军用自己血肉的脑袋硬生生往孟珙的铜墙铁壁上撞。撞了一头大包以后觉得即没劲又很疼。而南宋方面捷报频传: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古军被孟璟部将刘义在清平(今湖北巴东)击败,斩获无算。孟璟于归州西大垭寨更是经历一场激战后大获全胜,蒙古军丢盔弃甲后撤至夔州,之前缴获的物资又统统还给了宋军。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
。蒙古攻宋西路军攻蜀,很快攻陷成都,然后分兵出击,一部沿嘉陵江南下,直取重庆,另外一路主力汪世显部越渠江而东,兵抵万州。汪世显部一路抢关夺隘,并偷渡长江,南宋军队节节败退,夔州,瞿塘,施州等地相继被蒙古军队占领,此时四川的军事防务岌岌可危。
  时任枢密都承旨、制置使兼知鄂州的孟珙,对于防御蒙古大军的计划已经了然在胸,审时度势,看穿蒙古军队如欲渡江,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再入两湖,于是他派2000精兵住守峡州(今湖北宜昌);1000士兵驻守归州,另外还拨部分兵力增援归州重要的隘口万户谷(今湖北秭归县西);命其弟孟瑛以精兵5000驻松滋作为后备部队,弟孟璋率精兵2000驻守澧州以防施、黔路的蒙古军队。孟珙布置的军事防御体系兵力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而其间孟家军的旧将晋德从光化率军来增援,更加巩固了孟珙布置的军事防御体系。虽然蒙古军队汪世显部一路是所向披靡,但是在孟珙面前败下阵来,在大垭寨被南宋军队打败,汪世显部只能匆忙撤军。大垭寨大捷让孟珙彻底地粉碎了蒙古军队从三峡入两湖,顺江东进,直抵临安的企图,间接地使蒙古军队第一次大举进攻南宋以图灭之的计划破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5-19 19:58 编辑

(五)南宋中流柱

   战后,孟珙的爵位晋升为随县子。嘉熙四年(1240年)九月,在宋军成功救援夔州和袭扰河南后,宋理宗授孟珙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节度使头衔在宋朝是武将极高的荣誉职称,当年岳飞年仅31岁建节,使其他将领都十分眼红;这次,45岁的孟珙凭借杰出的战功获得了宋廷的高度认可,继岳飞、毕再遇后成为了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并且承担了建立四川防御体系的重任。
   孟珙兼管四川后,招集麻城、巴河、安乐矶、管公店沿边久经征战之士,以他的节度名组成“宁武军”;回鹘人艾忠孝率壮士马匹来降,孟珙创建“飞鹘军”。宋朝由于奉行不杀大臣的国策,对于失职的前线将领处罚也不是很重,形成了很恶劣的风气。一次,权开州梁栋借口乏粮擅离职守,孟珙把梁栋押解到夔州后当即斩首,以明“不许失弃寸土”之令。经过孟珙大力整顿,以及两年后新任四川制置使余玠的治理,四川战局焕然一新,恢复战斗力的宋军一直坚持到宋亡数年后。
  不久后,孟珙进封汉东郡侯爵,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纵宋朝300余年,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达到他的职权。尽管如此,孟珙依然尽心尽责地为国家出力。宋蒙战争的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后,孟珙开始着手建立整体性的防御体系。首先是大本营京湖战区的建设。孟珙引用三国名将陆抗的话:“荆州,国之藩表,如其有虞,非但失一郡,当倾国争之。若非增兵八万并力备御,虽韩、白复生,无所展巧。”他指出,长江从上游的秭归到中游的寿昌(今湖北鄂州,并非宋时鄂州)防线漫长,既有渡口,又有关隘,处处防守的话令人堪忧,因此必须倾全国之力守住荆襄一带。中游重镇江陵城,四周都是良田,孟珙发现这个情况后认为:“敌一鸣鞭,即至城外。”他亲手绘制工程图,组织军民在江陵附近以沮、漳、汉三条河流为依托,建起堡垒和隘口。后来襄樊的失守直接导致南宋灭亡,证明了京湖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

  再就是“屯田”乃孟珙首创,直到现在新中国还在运用。孟珙认为:“不择险要立砦栅,则难责兵以卫民;不集流离安耕种,则难责民以养兵”,就是说兵以卫民为天职,民以养兵为义务,兵与民相依为命,“立砦栅”与“安耕种”相辅相成。从秭归到汉口,孟珙大兴屯田,调夫筑堰、募农给种,共有十八万八千顷。屯田使得军队的后勤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朝廷也降诏奖谕。孟珙贡献最大的是藩篱三层理论。他奏请朝廷,准备设立三层防线,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万州,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澧州,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的辰、靖及广西的桂州一带。全称“藩篱三层”。宋理宗对此也深表赞同,为了能更有力地支持孟珙的工作,宋理宗还特地撤销了四川宣抚司,将孟珙的四川宣抚使改为夔州路制置大使兼屯田使。(宋制,宣抚使高于制置使)这样四川制置司就只管利州、潼川府、成都府三路,四川成了三川,而剩下的一川被纳入了孟珙的直接管理下。
“藩篱三层”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尤其是当时不被重视的第三道防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5-19 19:59 编辑


(六)英雄叹末路

   淳祐元年(1241)春,孟珙改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开国公、检校少保。淳祐四年(1244年)春,又兼江陵知府。他对军事的敏感性和预知性甚强。孟珙的曾向上进言:“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孟珙已经指出蒙古军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的可能性。但是他反对朝廷随意向广西边境派兵的做法,认为那里遍布少数民族部落,只需要择人分布数地,屯兵聚粮就算蒙古人入侵,如果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而一味增兵,不但空费粮饷,甚至可能会激化同当地人的矛盾。奈何朝廷没有听从他的计策。果然,在孟珙去世六年后,后来蒙古军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先灭大理、后入湖南攻南宋,得到了应验。
  从淳佑四年开始,孟珙利用窝阔台病死、蒙古陷入内乱的时机,又玩起了打谷草,多次派兵出动出击,攻打蒙古军在河南的要塞,焚毁敌人囤积的粮草,并屡获胜捷,声名更加显赫,不少原先向蒙军投降的南宋将士纷纷来归,使京湖战场上的形势出现了空前的好转。淳佑六年(1246年),原南宋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不想再跟蒙古人混下去了,便秘密向孟珙请求投降。孟珙不禁大喜过望,急忙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范用吉身为蒙古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一旦归顺过来,显然会在军事上对南宋大有裨益,但结果“珙白于朝,不从。”较常见的解释是宋廷怕惹是生非,不愿意招降纳叛。但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宋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增长孟珙的势力,起了猜忌之心,竟以范“叛服不常”为由,拒绝了孟珙的请求。孟珙听说后,不免心灰意冷,叹息道:“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随后主动上表请求致仕,宋理宗马上给予批准,宋理宗让孟珙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的名义退休。

    当年宋理宗曾问孟珙中兴大计,他答曰:“宽民力,蓄人才”,帝问和议,他答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可惜现在的朝廷已经是主和派的天下,主战派的英雄们只有一条路可走--英雄末路。此时,孟珙本来就生了病,这样下来恐怕又加重了病情,整个夏天就在江陵一病不起。这年(1246年)九月初三,当晚,郁郁不得志的孟珙薨于江陵,享年51岁。


   南宋的擎天一柱终于倒下了,天地都在为华夏的未来变色担忧。讣告传到杭州,宋理宗十分震惊,下诏辍朝哀悼,并追封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由于荆襄一带父老的要求,为孟珙立庙,题名“威爱”。南宋文豪刘克庄为孟珙撰写了碑文。孟珙家乡的人民,为纪念孟珙忠烈,将随州城西北的两乡孟家故里命名为孟家桥。孟珙后葬于寿昌军,其陵墓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涂家垴镇下杨村。据《武昌县志》记载:“孟珙墓在县西南一百里贤庾乡紫金山,有碑,碑云:宋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孟珙的离去是宋朝军事上的巨大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若联宋,或许可以苟延几年。宋和蒙联手灭金,乃是犯了战略性错误,前门驱狼,后门来虎。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9 贡献 +9 收起 理由
随天随地 + 9 + 9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封江游子 发表于 2014-5-19 17:46
金若联宋,或许可以苟延几年。宋和蒙联手灭金,乃是犯了战略性错误,前门驱狼,后门来虎。

换个角度,如果没有孟珙的顽强抵抗,把蒙古人的大军从欧洲吸回来了,或许蒙古人就可以统一了欧洲。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0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天随地 发表于 2014-5-19 19:26
换个角度,如果没有孟珙的顽强抵抗,把蒙古人的大军从欧洲吸回来了,或许蒙古人就可以统一了欧洲。
可惜 ...

是的,历史不能假设。历来都是 弱弱联合对抗强,三国时期的蜀汉和吴联合起来对抗曹魏,现在的中俄联合起来对抗美国,才能保证平衡。当时南宋的统治者一心想报仇,收复失地,尤其是幽云十六州,老祖宗几百年的梦想,包括太祖太宗都没有完成的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看这些呢,莫时候咵一下韩世忠、岳飞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9 贡献 +9 收起 理由
随天随地 + 9 + 9 欢迎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人 发表于 2014-5-21 08:20
我喜欢看这些呢,莫时候咵一下韩世忠、岳飞呀~

你的喜好是我发帖的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合作伙伴|手机版|小黑屋|广告报价|联系我们|本站简介|无图浏览|随州网 ( 鄂ICP备11019817号-1 )

GMT+8, 2024-6-3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9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