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文字。
朴实,但是有重量。
文字里的废话很少。少到连基本的情感词汇都没有。
它就好像我们少年时代读过的最朴实的课文,最简单的句子。
里面没用过诸如“决绝”“隐忍”或者“丰沛”“疼痛”之类的词。
但是你却觉得它有厚度。
对于一个文艺青年来说。这是一种震撼。
对于其他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有欠公平,因为她十年里见到了太多的人,她写的都是别人的故事,这些生命的厚度足以让它沉重到我们认同,所以任何的粉饰都显得多余。而对于那些只能靠文字吃饭,描写自己和臆想的作者来说,我们更多的时候能看见的只有我们自己。
这本《看见》,你看不到大量的排比句式。你看不到各种青春文学里细如毛发的心理描写,你甚至看不到任何时下文艺小说里流行的词汇,以至于我看到三分之二后各种百度找到柴静早年的电台节目的片花发现她应该也就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才对。
可又是什么,让她那些自我矫情迅速干瘪?让她本身丰盈起来了呢?
或许来自于这十年她的自省,或者来自于这十年她所遇到的人。
我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生命里遇到的,出现的人也记录下来的话,会是什么样子?会变成流水账?还是家长里短?
自省是痛苦的,而我们总喜欢舒舒服服地活着。
有时候不是我们看不见,或许我们只是不想看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