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方落雅 于 2014-4-5 18:36 编辑
摩旅:旅途中的文化修行 |
|
作者:赵氏不二
“摩旅”:旅途中的文化修行
他们震撼于漠河的北极光,心神皆醉;被“绿色宝地”神农架的魅力吸引,期待偶遇“野人”;在天境祁连的蓝天与雪山中流连,仿若置身海市蜃楼。他们无拘无束,放荡不羁,怀抱一个梦想相遇于路上,相识相知,相伴“摩旅”。
摩旅是一个江湖
有人总是想逃离。逃离钢筋水泥的桎梏,逃离四方四角的空间,逃离尔虞我诈的争夺。于是他们走出水泥格子,骑着摩托车驰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绚丽世界。他们将摩托车旅行称为“摩旅”,将同伴亲切的称为“摩友”。“沙尘暴”是他们中的一个。他说现在正是摩旅轰轰烈烈 的时代,是一个干净纯粹的“江湖”。摩旅将天南海北、相同志趣的人聚在了一起,遵守“江湖”中的原则,不问姓名年龄,不问职业家庭,每个人保留着自己的隐 私和空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更加纯粹。“沙尘暴”在QQ上成立自己的摩友俱乐部,是甘肃摩友交流论坛的版主。在摩旅的“江湖”里,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 摩托车、旅行,分享到过的地方,憧憬想看的风景。
在摩旅的路上,摩友们享受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途道路的惊险奇异,更陶醉在和陌生人相伴旅途的过程。一支香烟,一句寒暄,一个相同的目的,一次 志同道合的握手,这些理由就已经足够一起出发。旅途中大家都用网名称呼,吃住遵循“AA”虽然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但在摩友俱乐部的分享交流早让他们亲 如兄弟。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权利争夺,一切都显得那么原始和真实。在路上遇到车辆故障,每次都会有路过的摩友帮忙维修,或是亲自带到附近的维修店, 维修店老板也被摩友的精神感染,总是豪气地不要一分钱。
摩旅是一种修行
不同的人赋予摩托车不同的含义。摩托车对有些人来说是维生手段,是有些人的代步工具,而摩友们将它和旅行结合在一起,成为释放自己的载体。沙尘暴总说,摩 旅是一种修行。当逃离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才发现天地间一片广阔。走的越多,才能将世间名利看的越淡。和不同的城市擦肩,在不同的小镇逗留,为不同的风景 慕名而来。哪怕是田间地头的一朵野花,也能感叹于自然的美好。
对于摩友来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美,追山,追水,追逐梦想, 大自然的拥抱中,释放那颗被城市的喧嚣和拥堵挤压的有些扭曲的灵魂。怀着找到人间一方净土的期待,“沙尘暴”曾走进神秘的甘南迭部地区,这是一片神奇美丽 的处女地,洛克眼中的香巴拉。在没有留下人类脚印的山沟里,他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负罪感,这方净土从此有了人类的气息,在未来的开发中,大自然的力量或 许将不复存在。南方的温柔水乡让人流连,然而西部的瑰丽风景更让他震撼。“我能感受到景观以外的东西,它让内心强大的人有种经历的沧桑感,这是一种修 行。”
在青海湖边数星星,银河仿佛就在眼前;雅鲁藏布大峡谷云山雾罩,千姿百态;门源油菜花海绵延数十公里,斑斓宛如浑然天成的油画。这些天人合一的景象赋予摩 友们包容。包容自然,包容他人。在摩旅的过程中,摩友们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在贫困的山区,他们看到衣不遮体的孩子,回来自发捐出衣服、文 具,一次次将生活物品送过去。从不宣传,也不号召,只为了内心得到的幸福与满足,他们说,这是人生的修行。
摩旅是一种文化
“摩旅里的道行很深,它是集很多方面的一种学科,称得上是一种文化。”沙尘暴这样总结摩旅。一段摩旅从做路书开始,需要非常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知 识,包含了从路线到吃住,从沿途的风光景致到当地的人文风俗,不仅要会骑摩托车,更要懂摩托车,熟练掌握技巧,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
摩旅中有很多摩友们的文化。他们从来不走回头路,一段路程总是走环行线,来回都能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也象征着人生的完满。他们秉承“天下摩友是一家”,不 约而同保持着团体的和谐,让每个摩友都有回家的感觉。他们计划旅程前会看看日子,热爱探险,会一直骑到无路可骑的地方,也敬畏生命,选择适合的装备保护好 自己。
“在摩旅的路上走的越远,摩旅的经历越丰富,越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对的事。”沙尘暴说,摩旅让他收获的是健康的心态,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他的目光变得更长 远,如果没有开始摩旅,他和十年前没有任何不同,摩旅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在摩旅俱乐部里摩友们年龄参差不齐,四个年过六旬的摩友今年历时35天一路向 北,骑行到中国最北端——漠河。他们精神矍铄,健步如飞,和每天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的老年人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爱摩旅的人都爱车如命,他们把摩托车视为“情人”。他们和志同道合的人在路上相逢,爱自然爱生活,相信每一块石头都有生命,这是来自人类灵魂最深处的感染。在摩旅中,他们褪尽铅华,回归到最朴实的天地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