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小土豆 发表于 2023-4-3 09:49

2023年世界自闭症日——穿越孤独,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着明亮的双眼却拒绝和他人对视,他们听力正常却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能正常发声却不与他人交流。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喜欢和自我对话,害怕陌生环境,很难融入社会之中。他们是自闭症儿童,也被大家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儿童患者,是一个数目不断增加,却不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理解的群体,是个缺乏社会普遍关爱的群体。今年的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的报告显示,自闭症全球平均患病率为0.62%,相当于每160个孩子中有一位这样的自闭症儿童。目前,孤独症已经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因此了解孤独症的健康科普知识就成为了家长们的迫切需求。

孤独症概述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或autistic disorder)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疾病,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孤独症的病因

孤独症至今病因不明,生物学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学界仍未就孤独症的病因达成一致。比较公认的原因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诸多研究都发现孤独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第一胎是孤独症的家庭第二胎是孤独症的概率高达25%,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是孤独症的三大核心症状。

1.社交障碍

不喜欢眼神接触,大人拿着玩具逗孩子,孩子只盯着玩具,很少看大人;跟人不亲,不喜欢被父母抱;叫孩子名字时,孩子没反应;不会用手指指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会望向别人手指的物体;对他人不感兴趣,无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能理解他人情感。

2.交流障碍

言语发育迟缓,有的孩子3岁了只会叫爸爸妈妈;有的1-2岁时曾经言语正常,但发病后,言语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自言自语不断重复他人的话,或只重复特定字词;无法用言语表达需求。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

异常专注于某一事物,有些孩子对车轮、风扇等旋转的物体十分痴迷,有的则对数字、路线图格外热衷,反而对正常儿童喜欢的物品如玩具等不感兴趣。不断重复一样的动作,如反复开门、拍手、转圈、把玩具摆成一排等;抗拒变化,习惯例行事项,如坚持走同一条路线、所有物品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放。

孤独症的早期征兆

a.3月龄:对很大的声音没有反应(排除听力障碍之外),不注视人脸,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b.6月龄: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c.8月龄:听到声音无应答;
d.1岁:呼唤名字无反应;
e.2岁:无有意义的语言;
f.2岁半:兴趣单一、刻板,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g.3岁:不会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

国内外研究显示,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6个月以内。Meta分析显示,约2/3的孤独症患儿出生后渐起病,平均19.1个月开始关注,24.1个月首次就诊;约1/3的孤独症患儿经历了正常或相对正常的发育阶段后退行起病,出现语言、交往能力等倒退,退行出现时间平均为24个月。

孤独症的治疗

孤独症无法自愈,截至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康复训练,越早开始越好,但没有"最晚",应抓紧6岁以前的时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方法对,孩子的进步会很大。

让孩子拥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功能是训练的最终目的。这种训练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动作,可能需要教无数遍孩子才能学会;在寻常人眼里不值一提的进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获得。孤独症的干预是一场持久战。

孤独症康复的核心在于家庭,训练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家长要不断的随时随地跟孩子进行互动,通过行为训练来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孤独症不代表在智能上有所缺损,某些孩子的智力其实是正常的,甚至在某个特定方面(如计算、记忆力、绘画等)优于常人,家长可仔细留意,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来源:随州市中心医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世界自闭症日——穿越孤独,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