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一种吃出来的传染病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甲肝乙肝,却很少听说过戊肝。
戊型肝炎病毒,在家排行第五,虽然不及老大甲肝、老二乙肝那样“威名赫赫”,但为害一方的本领,戊肝甚至已经超过了家里的哥哥们。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兴风作浪”戊肝已超甲肝
1988年因生食毛蚶导致上海近30万人甲肝发病,让甲肝“名声大噪”,而戊肝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虽然戊肝的临床症状与甲肝相似,但较甲肝更为严重,起病急、来势凶,病死率大约是甲肝的5-10倍。
“病从口入”戊肝离我们并不遥远
戊肝病毒有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血液、母婴途径都可以传播。
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消化道途径,虽然经常有人念叨“病从口入”,可真正在意的却是少数。
研究已确定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家畜猪的戊肝病毒感染率高,在猪肉、猪血,尤其是猪肝中可能含有大量戊肝病毒。
在海产品的贝类和鱼中也检出戊肝病毒。
因此,如果食用(未煮熟/生的)已经感染了戊肝的猪、牛、羊、海鲜等易感染戊肝。
在加工猪肉食品时,如果切割生食和熟食的厨具混用,也极易造成戊肝病毒的传播。
孕妇、老人、慢肝患者戊肝“捡软柿子捏”
孕妇感染戊肝后,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易出现病情急剧恶化,导致死胎、产后大出血,病死率甚至可达50%。
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往往会比较严重,预后较差。
60岁以上的老年戊肝病死率高达25.6%,有慢性肝病基础的老年戊肝病死率则更高。
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戊肝病毒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达27%~32%,而单独感染乙肝病毒的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仅为4%~6.3%。
戊肝治疗无特效药预防是最好的手段
01、预防病从口入,要吃得卫生。
第一就是勤洗手,特别是处理食材和吃饭前都要认真洗手。
第二是海鲜、肉类食物应煮熟,避免进食生或半生的食物。
吃火锅时,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食物都符合“七上八下”的原则,要将食物充分烫熟才行。
02、常在河边走,疫苗护你“不湿鞋”。
对于经常在外就餐的人员、中老年人、育龄期女性、患有基础肝病的人群以及学生、疫区旅行者等有可能感染戊肝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可以自愿、自费接种戊肝疫苗来进行预防保护,详情可咨询随州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0722-3312464, 3329800。
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型肝炎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通用名称: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
接种对象:16岁及以上成人均可接种戊肝疫苗,尤其推荐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接种。
疫苗保护效力:为16岁及以上成人提供超过90%的保护效力。保护时间长达30年。
免疫程序:共三针,第2针与第1针间隔1个月,第3针与第1针间隔6个月。
来源:随州疾控供稿:门诊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