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文/冷风吹 父亲的节日到了(农历七月十五·鬼节),好久没有和父亲聊一聊了…… 岁月布满了风尘,父亲已离我远去。眼前的楼房却记载了岁月的沧桑变化,土屋-瓦房-楼房.记忆中土屋墙壁的裂缝就似记忆中父亲布满皱纹的脸,而瓦房屋顶渗漏的雨水就似记忆中父亲的汗水,而今漂亮的楼房再现了记忆中父亲的笑脸,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岁月翻开了记忆的童年,全家七口人住的一间土屋,布瓦盖的屋顶风吹日晒,时间久了发生炸裂,父亲便拿一根钉上木板的檩子顶着墙,这算是那个年代的安保措施,而下雨天屋顶漏雨的叮当声伴随我们兄弟姐妹进入了多少次甜甜的梦乡。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就会整齐地坐在一张大木床上,一边吃着(我和大姐到麦田里扯来)炒熟的野麦豌果实,一边听父亲讲他那不平凡的童年。父亲3岁死爹,7岁死娘,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四处漂泊,到处流浪,拼命地挣扎在旧社会的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他替富人放羊、放牛、卖力打长工、挨打、挨饿、饥寒交迫,承受了常人没能承受的痛苦,饱尝了别人没有尝过的辛酸苦辣。有一次放羊的时候,如不是父亲跑得快爬到树上,父亲就被狼吃掉了。父亲恨透了万恶的旧社会。 当东方出现曙光,人民看到了救星的时候,年仅18岁的父亲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身入救国救民的行列,靠着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父亲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等职。父亲光荣退伍后,继续投身入国防建设之中,先后担任民兵连长、贫协主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父亲的童年经历使他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退伍回到家乡的日子里,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里,父亲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外,每天顶着烈日铲草皮,将土打掉后再晒干,然后整整齐齐的垒起来,这便是那个时代家里做饭用的主要燃料。由于长期跟着父亲帮忙,我秉承了父亲艰苦朴素的作风,从懂事的时候起,我就经常在放学完成作业后,去捡树叶,用一根铁丝拴上一根长长的线,在线的末端拴一个木棍,铁丝头的前端磨尖,方便于穿树叶,将树叶从正中穿一个小洞,积累许多树叶后便穿成了一个长长软软的圆柱,一路好玩的拖回家作烧饭用的燃料,也算是在那个年代能帮家里做的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夏天的时候,我也会从家里拿上一个盆子到县城边找到吃西瓜的城里人,将盆子放在城里人的嘴下边,两眼盯着城里人吃西瓜的嘴巴咽口水,耳边听着的是西瓜籽由上而下掉进盆里的叮当声……这便是我当时帮忙自己解决学杂费的挣钱方式。 童年的记忆犹在,我已成为了孩子的父亲,童年的经历让我如今对父爱的含义有了更深的诠释。父爱重于泰山。 一束鲜花寄托了我对父亲深深的哀思。父亲,您在天国一切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