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河穷人 发表于 2017-4-10 20:23

正在消失的行当

随网的“寻觅”,办得很好,帖子很有纪念价值;活动多,美女上线的多,能感受到青春的气息;新闻报道很及时,图文并茂很真实。

随着社会发展,从前热门的行当正在走向绝灭,以下我将结合记忆中的大小行当加以叙述:

1.补胶盆的

“补胶盆哦”,每当雨过天晴就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大叔来到湾子里补胶盆,他总是将自行车停在场子的空闲处。闻声而来的婶子们,纷纷把自家的破水桶、盆子拿过来补。补胶盆的大叔将盆子破裂的部分用锉子锉干净后,就打开自行车后架上的乙烯罐,对胶盆进行焊接。

补胶盆的大叔是全能的,他还会整雨伞、补雨靴、补铝锅、掌鞋棒子。一大堆坏掉的物品堆在他身旁,他通常要忙到中午才能弄完,婶子们把钱交给他,取回自家的东西,满意地笑着回家了……


2.磨剪子、菜刀的

??替人磨剪子、菜刀的大叔总是扛着一条板凳走乡串户,剪子、菜刀经他一拾掇,就是好用!

3.接锄头、铸铝锅、铝瓢的

??锄头经常用来蒿草,以至于越用越短,接锄头的师傅会用铆钉把旧锄头和一块铁片连接起来,然后放到脚踩的砂轮上打磨;家里有用不着的坏铝瓢、铝勺子,也可以拿到师傅那熔掉,他们有现成的模子,可以用铝水再“倒”一个新的。

4.老篾匠、木匠

? ?爷爷是个篾匠,做了一辈子手艺。当新竹子买回来后,他要先用蔑刀剖开竹子,再用蔑刀把竹子的结巴砍平整,才能开工。经他编织的竹器很耐用,小到筷笼子,大到围粮食的“围子”,他样样在行,可惜我们没有把编织手艺学下来。

从前的老木匠是真正的手艺人,砍、锯、刨,样样有板有眼的,经他们制作的家具,虽然沉重却很耐用,家里“弯”的20张靠子位,到现在还是好好的。现在的木匠全部是机械化,做工很毛糙,全靠钉子当家。

5.抹杆子称的

??淅河北门口据说还有抹杆秤的铺子,现在电子称越来越普及,我生估计意可能不太好了。

6.修手表、配钢笔尖的

??过去钢笔是书写主流,常有配笔尖的大叔在学校门口等着学生们;八九十年代,流行戴“老上海”机械表,由于经常要上劲,出问题比较多,街上能常看见修钟表的铺子。

7.箍水缸、瓦盆的

??家里有5、6口水缸,除去装水的一口外,其余都用来装麦种、麸糠。两口“大排缸有用“土钻子”打的补巴,缝隙之间还抹了白灰浆。母亲说,“你莫小看这些缸娃、坛娃,过去5块多一个呢”。从小到大,我就见过一次老师傅补缸娃。

8.修缝纫机、电视机的

??农村妇女用缝纫机比较多,经常缝缝补补的,难免会坏。缝纫机坏了之后,不用抬到街上去修,只要留心,门口自有上门修缝纫机的师傅串乡。现如今,缝纫机不知被扔到何处去了,修机师傅再也难觅了。

? ?黑白电视机的调台、调声开关总是容易坏,修电视师傅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修收音机、电视机哦”。看到师傅就像看到救星,赶忙喊住他。

9.做“收、换、卖、炸”生意的小买卖人

??回忆过去,你发觉他们好久没有到村子里来了,多么熟悉而温暖的记忆啊。

a.收:收棉花、麦子、稻谷,收鸽子,收鸡蛋、收破烂(烂套、玻璃瓶子、烂铁)

b..换:换水瓶胆,换花生红薯、苹果梨子,换香油,换锅块麻货

c.卖:卖冰棒、雪糕,卖热馍馍、新鲜“果子”,卖千张豆腐,卖黄瓜海椒,卖锅巴、馓子

d.炸:炸米子,炸米筒、米泡


过去做手艺就是做良心,师傅们精益求精地在自己的行当上一干就是一辈子,随着那些老艺人的离去,许多技艺将会失传,古老的“工匠精神”从而也无处可寻了;那些走乡串户的小买卖人,在挣取微利的同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如今它们渐渐消匿了,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钗待时飞 发表于 2017-4-10 20:35

总结得很详细。点赞!

卓春明 发表于 2017-4-10 22:44

磨剪子锵菜刀的还在呀,就是家家都需要菜刀,饭馆用的更是多呀!

钗待时飞 发表于 2017-4-11 06:36

卓春明 发表于 2017-4-10 22:44
磨剪子锵菜刀的还在呀,就是家家都需要菜刀,饭馆用的更是多呀!

多少年我就没有看到了。

卓春明 发表于 2017-4-11 09:36

钗待时飞 发表于 2017-4-11 06:36
多少年我就没有看到了。

可能是生活在北方的农村原因吧,这边是平房的农村,定期有老师傅骑电动车在胡同里走街串巷喊磨剪子锵菜刀,那个语调很特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在消失的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