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时间还来得及,表达爱意从“陪伴“开始!
本帖最后由 凡子凡子 于 2017-4-5 11:55 编辑一份无处安放的文字,一种拿捏不定的心情…所有的一切都显的杂乱无章…可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总觉得要用一种方式来祭念。流淌的时光中唯有文字安之若素。祝福通往天堂路上的亲人,一路安好!
1.
无论过去多久,永远都记得,外婆去世的情景。 外婆是胃癌走的。最后一次见外婆,是大一元旦回家。那个时候的外婆已经卧病在床,听妈妈说外婆躺在床上差不多一个半月没有吃任何东西,仅仅靠白开水维持生命。外婆苦了一辈子,也坚强了一辈子。在生命的末端却要尝受别人都无法忍受的痛苦…
紧接着就得知外婆离开的噩耗。当天迫不及待的奔赴回家的火车。一路上心情异常忐忑...不自觉地、那张慈祥的脸一遍一遍地浮现,外公去世的早,外婆独自抚养七个孩子,而后又不停歇的帮忙带外孙、孙子,等我们都长大后,外婆却永远的离开了。
好几个弟弟妹妹小时候都因父母忙于工作,在外婆家读书,由外婆抚养长大…
初三那年,我和外婆住在一起,无论多晚下自习回家,炉子上一定蒸着一份热气腾腾的饭菜。
后来上了高中,每个星期才去看一次外婆,每次离开的时候,都不敢回头,因为外婆总是站在阳台上,看着逐渐消失的背影...
那么多的回忆和爱充斥着。一直以来都知道,妈妈继承了外婆的善良,而妈妈又把她的善良传给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脉相承…把这份特殊的善传递下去!
后来想想,人生在世,我们总是在安慰着自己,最近太忙了,等过几天闲下来了再去陪陪父母亲人吧。然后“忙”便成了常态,而许下的心愿则变的遥遥无期。再然后,我们便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我们总是想要陪伴的亲人不在了。
2.
清明去祭祖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似乎你备的祭祖物品的多少决定了后人是否孝顺的程度,所以很多人装上一满车回去祭祖。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这个社会上还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孤苦伶仃,他们老无所依。
清明那天祭完祖之后,去了一趟当地的福利院,门口坐了很多很多的老人,他们纷纷的站起来,那种期待的眼神,让心莫名的悸动一下。后来和院长聊天的时候,他缓缓说到,他们很少会有亲人过来探望...
于是,祭祖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里,不禁一阵感叹和唏嘘...
3.
我们对逝去的故人,必须心存一种祭奠。相信他们一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以另一种形式守护着我们。而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怀缅,就是认真生活,好好生活。可毋庸置疑,每一个离去的人,都希望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而我们好好活着,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吗?
又一年清明时节,希望我们为故人流下的泪,除了寄托哀思,还有另一层意思——喜极而泣。看,今年的我,比之去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今年的我,将去年的我,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亲爱的你、你们,会在远方为我们开心吗?
如此同时,那些还健在的人,多陪他们说说话吧,多去看看他们吧。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钱可以再挣,和同学的聚会还能再来。但是那个对我们很重要的人却等不及了。没有一个人会留在原地等你,所以有一件事抓紧时间去做,那就是趁时间还来得及,“常回家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