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记忆
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我们感觉才是睡梦的开始,虽然早已没有了看春晚的习惯,可出天方的鞭炮声,难免要“搅扰”睡梦。不知道有人还在坚持“守岁”没有,反正我是熬不住了哦,一来瓦房有些漏气,到了半夜冷得不得了,脚冻得疼,另外也实在没什么可守的,干坐着喝开水,嗑瓜子?春晚也不好看。早些年,大哥他们喜欢30晚上打通宵,如今吃完饭都早早睡了。成家以后的拜年,与小时候大有不同,小时候不想到湾子拜跑年没人说你,长大了,你不去长辈家里拜个跑年,就忒不讲究了,还有什么资格在湾子混人。所以,为了早晨起来得早,8点多就要睡了。到人家拜年越早,越是对人家的抬举。小时候,生的腼腆,“不敢”到人家家里拜年,如今到长辈家里拜年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一味地递烟、倒茶,老叔叔、老嫲嫲热情地往孩子兜里装糖果、果冻。现在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都拿“中华”出来敬烟,红金龙根本拿不出手了,老父亲每年还是热情递“红金龙”,不“讲究”的说“好烟乖烟,不都是冒个烟”?不得不承认,我们家在我们这一代落后了。在湾子拜完跑年,家里的男丁就要到自家长辈家里去拜年了,或者忙着去“兴香”。哎,说到这,我还是由衷地觉得咱农村年味厚重。
每年正月初一,远在“两仙山”的自家幺爹都会风雪无阻地过来拜年。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一下大雪,母亲正奇怪,“都十点多了,雪的这么大,今天恐怕不会来了”。母亲一直预备着饭菜,哪知将近晌午的时候,几个爹们来了。他们来不及拍身上的积雪,进门一口一口个“嫂子、哥哥的,在屋的恭喜 ”,母亲赶紧倒上开水,递上烘炉,并说道“算到你们不会来的”,接着去热饭菜去了。幺爹们坐了一会,就去起身去爷爷家拜年去了。虽然我们自家都是些“穷”亲戚,但这份对家族情感的珍视,特别让人感动。父亲也是如此,经常带着根棍子边骑边掏泥巴,有一次他半看玩笑的说“下这么大雪,个人在自家多好”,话虽如此,其实在抱怨路难走,过年不走动,就疏远了,“三年不上门,是亲不是亲。”
随着老一辈的离去,过年走亲戚也没那么讲究了,有的不知道规矩,乱走亲戚,有的门户紧闭,挂个猴子。从先真是讲究,大老远拎点罐头、饼干、麻糖走人家,末了人家又大老远拎过来,虽然麻烦,却看出了人情的“厚重”。从先过年,亲戚之间喝茶、叙家常,如今过年,不问“过得好不好”,麻将桌上见。人情都在物欲的追逐中丧失了,再也找不回了。
除了发觉自己的长辈年年在老,做的饭菜还是儿时的味道,各家各户都在发生变化,谁都不想提过去一年的事情,感觉有些“隔阂”,人虽然是过去认识的人,但感觉陌生了,吃完饭,长辈收拾碗筷,打牌的打牌,不打牌的就坐一会就回去了,不是不想交流,而是实在无话可说,讲在外打工的枯燥生活吗?实在毫无意义。城镇化的进程,人与人之间经济差距隔膜了熟悉的人们,“忙”字心态让人根本不能完全放松下来,“享受”短暂的过年时光,有时候迫不得已“应付”,跟自家父母都来不及说几句话,却要忙着给这个、那个亲戚拜年,家家要走到,“累”。特别是在外打工的人,本来放的假又少,无奈要“疲于奔命”,让原本“团圆”的时光多了些许成长后的无奈,时光啊时光,能不能不要走地太匆匆?生活啊生活,能不能不要安排的这么忙碌?
吃顿团年饭,是每个游子急切想回家的心愿。从小到大,只有09年是在外度过的,凄凉、冷清的过年气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影响。路在远,票在难买也阻挡不了回家的步伐!
吃年饭是一件庄重而严肃的事,为了这顿饭,父母会停下手中的活,精心的准备一番。吃年饭的前一天,母亲会把菜清好,在29的晚上把菜做好,等着第二天在锅上蒸。父亲把鞭炮、火纸拿出来晒,用土钻再火纸上打满“铜钱”。伴随着改革的进程,年饭桌的菜肴、饮料在变换着,然而不变的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几样随州美食,鲤鱼(年年有鱼)、青菜、豆腐、豆圆子和三鲜。
小时候,每年吃年饭,父母都会叫上幺爷、幺爹来过年。30吃年饭有早有晚,有的转钟就开始吃了,3点到5点吃年饭的家庭最多,鞭炮声此起彼伏,像煮滚了的一锅稀饭,已经分不清东家西家,分不清远家近家。早些年,一万的爆竹中间还有大爆竹,在爆炸的时候稍停顿一下,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年饭放烟花的人家渐渐多了起来,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只有火红的鞭炮声才能表达人民喜悦、幸福的心情。我家吃年饭,总是要等到早上8点左右,幺爹、幺爷还没来嘛。母亲每年会在4点左右起来发炉子,烙饼子、糍粑。30的早晨真是冷啊,我经常喜得睡不着,起来给母亲帮忙,拣个烘炉烤。等一切收拾妥当,早已在屋外等候的我们,看到薄雾中的幺爹踏着清晨寒冷的霞光来了,一辆永久自行车载着一家人,下车了浑身冒着“白烟”。
人到齐了,端菜上桌子,把杯、碗摆放完毕,开始烧香祭祀先人,火纸燃尽,叩头三遍,燃放屋外的鞭炮,关上大门吃年饭。我们迫不及待的揭开暖锅上的盖子,翻寻“鸡胯子”,排骨吃,我们一家人都不爱喝酒,吃年饭就搞点饮料代替,早些年有买“黑米酒”、黄酒,后来就买橙汁了。饭桌上的菜大多已经冷了,由于“年饱”的缘故,平时吃不到的美食一下子堆在眼前,还真没“福气”吃完呢。吃年饭的时候,忌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什么“没火”了,“要不要饭”之类的,还不能吃稀饭。等到全家都吃完年饭,幺爷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正是有了幺爷的压岁钱,童年的新年充满了“炮声”。我们推门出去玩,爷爷就慌着忙中午的年饭,幺爹通常都会在吃年饭的时候带回一些“新鲜”菜,所以中午的饭吃的格外多,也格外早。吃完了,家人要拆猪头、我们要写对子,母亲要清初一的菜。
等到太阳将落的时候,要扫场子,屋前屋后要扫干净,家里的椅子、桌子也都要抹干净了,再“款”一缸水回来。在锅里打一小盆“膏巴”,拿着洗锅刷子往门上刷,贴上红红的对联。有的家庭,在晚上也会放鞭炮,听母亲讲是在“团年”。农村一直是传统的继承者,近些年,年味也淡了,大概都是因为“忙”吧,匆忙的吃完年饭,又要匆忙地出去“赚钱”了,似乎永远缺钱,永远都没挣够用,然而相比城市,没落的乡村中残存的年味还是要醇厚一些。
爷爷去世后,祭祀时的时候,才能体会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结婚后,添丁进口,年饭桌成了孩子们的,忙着为这个夹菜,为那个倒饮料,恍然觉得童年的时光怎么就一去不复返了呢?看着父母渐渐老去的容颜和孩子们的笑脸,吃年饭似乎多了一些五味杂陈。过年不仅仅是一种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在岁末我们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祝愿家人平安,家庭幸福,一年比一年强。
楼主用心了 感觉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好怀念小时候过年情景。淅河的娃子,写得不错!{:1_547:}{:1_540:}{:1_538:} 钗待时飞 发表于 2017-1-20 19:47
感觉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好怀念小时候过年情景。淅河的娃子,写得不错!
年是什么,就是周而复始循环中的节点。 大堰坡 发表于 2017-1-20 19:56
年是什么,就是周而复始循环中的节点。
哈哈,不喜欢过年,小娃子长大了,我们变老了。{:1_540:}{:1_538:} 写的不错,其实楼主大不必悲观,生活就是这样变化的,其实你生活的不错的,社会在变化,家乡也在变化,世界唯一不变就是用变化来适应改变。 荆州锅盔什么时候改湖北烧饼了? :lol 相恨见晚,继续加油! 写的很好,勾起很多回忆,楼主文采斐然,码字辛苦了{:1_536:}{:1_536:}{:1_536:} 现在经济发达了,可是却一点年味都没有了 烧饼夹辣椒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