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名帅王全斌贬随十年
王全斌(908—976年),并州太原人,出身世代将门。生于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先后从唐、从晋、从周。尤其入宋屡建战功,是五代—北宋的杰出将领。
胆识过人年少备受重用
王全斌生在将门之家,自幼长在军营,从小胆识过人,非但目见耳闻军旅的操练生活,还跟着勤学厉练,练就了一身骁勇善战的本领。正在与后梁夹河苦战,时任晋王的李存勖对其父豢养百多名家兵疑怀有异图,紧急关头从容不乱,为释父嫌、12岁举已为人质入唐庄宗帐下、累历内职,非但释嫌还受到宠信。同光四年(926)三月,身为京师洛阳指挥使的郭从谦配合李嗣源兵变,打进宫城,近臣宿将大都逃遁,唯全斌率十几名兵士舍命护卫。庄宗中箭步不能行,全斌冒死背上绛霄殿,直到庄宗死去,才痛哭离开。
李嗣源称帝唐明宗后,知王全斌忠勇悍卫其政敌先帝,非但不降罪,反而收为麾下、做了自己的禁军列校。时年,全斌才十八岁。后晋时,王全斌因忠于职守多有战功,升迁为护圣指挥使。后汉之末,郭威取代而立,史称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太祖郭威提升全斌为右厢都指挥使,是年,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南联南唐、北结契丹与北汉,拒绝臣服后周。全斌奉诏就任马步都校,率军赴兖州(鲁•兖州)讨伐慕容氏。
显德二年(955年)后周攻后蜀,全斌又受命随西征主将向训冲锋陷阵,在收复泰(苏•淮安、清江)、成(甘•成县)、阶(甘•武都)、凤(陕•凤县东)四州的战争中立功,先升恩州(冀•清河县西北)团练使,再擢泗州(苏•盱眙县北)防御使。
显德四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征计南唐、三下江淮(江苏、安徽的部份地区),全斌竭力效命勇夺淮南(皖•淮南市)。倍受柴荣青睐。显德五年(957年)参加北伐北汉的战争,收复瓦桥关(冀•雄县内)改任相州(豫•安阳、邺城)留后。
奉诏挂帅剿灭后蜀政权
建隆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政权。后周彰德军节度使李筠据潞州(晋•长治市、潞城县),不从宋命,向北汉刘崇称臣。全斌奉命与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一道由东路配合兵伐潞州征讨李筠,以军功显赫升任安国军节度使。
建隆四年(963)又与洺州(豫•开封)防御使郭进等兵攻北汉,俘敌数千、攻克乐平(晋•昔阳)。乾德二年(964)十一月、一连串胜利,全斌又被擢为忠武军节度使,使其成为宋初统一战争中的重要将领。同年冬,宋太祖委以重任,命他为西川(川•治成都下辖12州)行营前军都部署,率禁军步骑二万、诸州兵一万,由凤州(陕•凤县东)路讨伐后蜀,从此揭开了北宋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序幕。
北宋灭后蜀之战,大小战役难以数计,十二月隆冬,全斌率兵占领兴州(陕•略阳)。败蜀军7000人,缴获军粮40万斛。迫使后蜀剌使蓝思绾奔逃保西县(陕•勉县)。首战告捷。先锋史延德再战三泉(陕•宁强县西北阳平关)。又击溃蜀军数万,活捉后蜀招讨使韩保正等,缴获军粮30万斛。之后,部将崔彦进、康延泽等乘胜追击,将蜀兵从三泉赶至嘉陵(川•乐山、开州)。
十余日两战,大挫蜀军锐气使之不敢接战,放火烧毁栈道,龟缩葭萌关(川•剑阁县东)依赖天险固守。全斌审时度势,采纳部将康延泽建议,并令其分兵修复栈道,亦兵分两路偷袭,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挥师猛攻三战三捷,重创前来救援的蜀军精锐王超远部,攻克蜀北门户重镇利州(川• 广元市及旺苍县北)。再缴获军粮80万斛。蜀军仓惶退守剑门(川•剑阁北)。
剑门之战是全斌灭亡后蜀的关键一仗。时值京师汴梁大雪纷飞,宋太祖身着紫貂裘帽在讲武堂亲事,翻阅灭蜀前线捷报,想到西征将士冒着风雪拼死作战,即脱下裘帽,命中黄门速送数千里之外指挥作战的王全斌,以示对西征将士的关怀与慰劳。全斌万分感激并示之全军,顿时士气大振。
也正在此时,后蜀国君孟昶命太子喆为帅,率军前往剑门增援,决一雌雄。
决战就将拉开,王全斌分兵两路,一路奔来苏小径,建浮桥强渡。另一路准备强攻清强店( )。王全斌见敌举棋不定,守逃摇摆。便立即下令:两路兵马强攻硬打,终于攻击剑门天险,大破蜀军于剑州(川•剑阁县)城下。此役歼敌万余,并活捉敌帅王昭远并赵崇韬等,已陈兵魏城之下,此时的后蜀无奈送上降书,向全斌投降。王全斌从举兵开封到浩浩荡荡进入后蜀都城成都受降。前后仅用了六十六天,立下了丰功伟绩,为兵进江南、为赵宋王朝后来统一全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蜀国被灭后,不甘失败的势力暗中活动,加上群盗四起,社会秩序混乱。宋太祖诏令押解丧国的蜀兵赴京师,并发给其优厚的军响。对此高于宋军待遇,宋军将士中存在不满情绪。此时,朝庭派来了(参知政事)吕余庆行使对成都等地的行政管理。王全斌身为宋军主帅不理解朝庭政策,为安抚宋军官兵,擅自减少蜀军待遇,加发给宋军将士。说王全斌部下的宋军恃功骄恣的将士出现违纪行为,吕余庆要亲自问责处理。王全斌产生了告老返乡不想干的抵触情绪。王全斌上疏攻取云南(当时大理国)的建议,宋太祖又不同意,王全斌与部将崔彦进、王仁赡等也就日夜宴饮借酒解愁。等待朝庭调遗。
破蜀乱纪被贬随州安置
在宋初统一战争结束后,不知是赵匡胤因为王全斌立下大功,功高盖主,使大宋皇帝“走狗烹”还是王全斌却有其罪,非但不给奖赏,反以激起兵变、杀俘等莫须有罪名,以“违戾约束侵侮宪章”贬职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特置崇义军于随州。9年后,起用他为武宁节度使。宋初开始,凡犯死罪得宽赦的,多配隶登州沙门岛与通州沙门岛。王全斌因系功臣,得以在随州度过近10年的安闲岁月。
王全斌被贬是在乾德五年(967),说后蜀臣民愤怒控告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三人破蜀时目无法纪,宋太祖将王全斌等三人召回。以其“违戾约束侵侮宪章”等罪名召百官议之死罪。“幸亏”宋太祖念王全斌破蜀有功特赦并贬职。王全斌遭黜责授崇义军(治鄂•隋州)节度观察留后之后,等于在军政上被打入冷宫。但他毫不气馁,泰然处之。不知宋史是一时疏忽、还是那时就讲究一分为二,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全斌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众,军旅乐为之用。黜居随郡十余年,怡然自得,识者称之”。
据《宋史·王全斌传》等记载,公元967年(宋乾德五年),宋太祖赵匡胤“下诏曰:‘忠武军节度王全斌……杀戮非罪,稽于偃革,职尔玩兵。尚念前劳,特从宽贷……全斌可责授崇义军节度观察留后……特建随州为崇义军。”
宋太祖在随州设立崇义军,说明随州在其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但一个“特建”,将王全斌“观察”保全,则更说明了宋太祖不忍杀功臣的宽容态度。同时,随州气候适宜,无大旱大涝之忧,民风纯朴,物产丰富,且离京师开封不远,因而成为宋太祖安置获罪功臣等人士的特殊地区。
董遵诲之于宋太祖,一是不恭,二是不法,但在打天下的用人之际,让之以礼、动之以情,充分调动其一心报君的积极性,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王全斌之于宋太祖,虽立了攻下西蜀的大功,却又犯下纵兵杀掠的大罪,“百官定议,全斌等罪当大辟”。此时,已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王全斌也是“垂垂老矣”,若宋太祖秀一场“挥泪斩全斌”的好戏,大概也没有谁说他的不是。
但宋太祖却不仅仅保全了一个王全斌,而是保全了许许多多的王全斌,并且影响及后世。
鞠躬尽瘁站完最后一班岗
贬职八年之后,宋太祖要王全斌当攻打北汉的总元帅。从随州召回中央禁军、名列潘美之后。宋太祖亲自召见,并由晋王赵光义,宰相沈义伦、卢多逊作陪。并说:“将军破蜀的功劳,朕永生、永世也不会忘记”。不几日,宋太祖在大明殿举行规模空前的庆功誓师大会。王全斌跪谢说:“臣是个不堪重用的废人,恳请陛下许臣归田吧”。婉言谢绝了挂帅之龙恩。
开宝九年(976)宋灭南唐、江南基本统一。宋太祖车驾洛阳郊祀,特召王全斌侍祠觐见,当众对他说:“朕以江左未平,虑征南诸将不遵纪律,故抑卿数年,为朕立法。今已克金陵,还卿节钺”。同时,授其武宁军节度使,赐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同年六月,王全斌去世,时年六十九岁。卒时,皇上废朝三日举哀,追赠中书令。至此,站完了最后一班岗。
王全斌为人谦和、光明磊落、人品高尚,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职守。
他忠义智勇威猛善战,一生驰骋于疆场。尤其奉诏挂帅征战后蜀的战争中奇妙指挥、迂回出击、巧打硬攻,仅五万军队用六十六天时间消灭了建国四十年拥有二十万军队的后蜀割据政权。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进军神速的罕见战例,显示出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华和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顽强精神。实为宋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他为建立北宋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本帖最后由 封江游子 于 2015-8-24 15:06 编辑
平蜀之后,王全斌军纪废弛,纵兵劫掠,虐杀蜀民,确有其事。北宋初年,宋军战斗力还是很强大的,尤其是中央禁军,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打后蜀之前,王全斌为激励士气,允诺士兵劫掠三日,极大的激发士兵战斗力,所以创造了平蜀时间最短的记录。
五代是中国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被称为乱世之末,所以纵兵劫掠最正常不过,有时甚至以人肉为食,漠视人的生命。所以王全斌这些做法在那个时候并不为过,赵匡胤之所以伟大,是他出生在乱世,亲历乱世,却一心想打造一个尊重人生命权的太平盛世,所以宋朝才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明。
赵匡胤年轻的时候闯荡江湖,曾经流落随州,投奔父亲好友随州刺史董宗本,董宗本夫妇待赵匡胤不错,其子董遵诲对赵匡胤多有不满,后赵匡胤只好离开,最后遇上人生第一个贵人郭威,以至最后遇到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奠定了帝王之基。赵匡胤称帝以后善待董遵诲,并把其母从辽国解救回中原,重用董遵诲镇守边疆,屡立战功。
太祖真可谓仁也!
史海钩沉{:1_535:}{:1_535:}{:1_535:} lyt 发表于 2015-8-25 11:59
史海钩沉
欢迎点评{:1_538:}{:1_538:}{:1_53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