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绿洲 发表于 2015-7-17 11:01

学诗浅谈

      学诗浅谈

      文/赵勇鹏

      有人问我“什么是诗?”。

      我是诗歌道路上的一个跋涉者,更是一个无名小卒,是没有什么资格来解答这个问题的。但有人一直追问到底,我只好不懂装懂地说上两句了。

      简言之:“公鸡不啼/早晨照样到来”是诗,“杀了雄鸡/阻止不了天亮”也是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有质感的文字更是诗,而那些自作聪明的貌似诗的文字游戏,则不是诗。

      在通常情况下,写诗有深入浅出的,有深入深出的,有浅入深出的,有浅入浅出的。

      以我之见:深入浅出的是上品,深入深出的是二等品,浅入深出的是次品,浅入浅出的是废品。遗憾的是,当今有不少人把“浅入深出的次品”当作了极品,把“深入浅出的上品”当作了次品。面对这样的境况,我就只能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聊以自慰了。

      其实,一切作品(包括诗歌)都应当是言之有物有感而发的,而且真情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技巧(比如拟人、夸张、比喻、通感等等)都应当是为真情服务的。当然,能隐藏技巧,变技巧为无技巧就更胜一筹了。

      我时不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有些貌似诗的东西,其实不是诗;有些看上去不像诗的东西,其实就是诗。
   
      比如说,在超市在大卖场在街头小卖部,各种各样的饮料琳琅满目,有可乐有雪碧有桔子露有纯净水;有的人喜欢可乐,有人喜欢雪碧,有人喜欢桔子露,但最抢手的还是纯净水呀,因为它纯,因为它净。有人说好诗如酒,而我觉得,好诗如纯净水。本真的东西、纯净的东西就是我一生所追求的。

      我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有没有自己新的发现,接着看它有没有独特的感受,其次看它有没有新的形象、新的意境。有新的发现、有独特的感受、有新的形象、新的意境,也就是说“让生活和情感形象化”,我就基本认定它是诗了。

      至于运用了太多诗的技巧的诗,我会把它看作是雕虫小技。说白了,无非是“名词、代词的更换,主语、宾语的更换罢了。”比如,我笑了,略施点雕虫小技,变换成“山笑了、水笑了、花儿笑了”;再比如“我爱你”,变换成“春天爱大地、夜空爱星星”等等,别人就觉得它像诗了,而我觉得它不是诗。还有一些偷梁换柱的诗,貌似是诗,其实也不是诗。老是在事物或生活的外围兜圈子,一味地耍弄一些花拳秀腿,堆积词藻更不能算诗。当然,这里一言难尽。

      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有三种(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突破口,理想主义以事物应有的发展方向为突破口,超现实主义以事物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为突破口。有创意的诗歌能将三者很好的融会贯通。同时,我也常常在想: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写诗歌是得讲究一定的技巧、意象、音韵和节奏,但诗贵发现、诗贵真情、诗贵有新意,还得给诗歌注入与生活实质相匹配的生命骨髓,去感动人的心灵。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概括性极强的名句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却没有技巧的痕迹。固然,写诗形象思维很重要。但这里所指的形象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修辞手法上,还包括生活本身的形象化。每一首诗,都必须有它的亮点;无论是生活中的亮点还是情感中的亮点,都要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话,别人读了才会眼睛一亮。我始终觉得“返璞归真应当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我上面这些不成熟的感悟,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大家读后,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欢迎指教和雅正。

      作为跋涉者的我,永远愿意接纳所有坦诚的良言。当然,我会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诗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