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语文成绩好,不全是语文老师的功劳
经常有家长朋友们交流讨论,孩子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自己儿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正是长期的阅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孩子的语文涵养。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家长和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读物,孩子自然会爱上阅读,逐渐将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一种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1996年,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
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他们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李希贵说。这两个孩子在他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李希贵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10本书及其理由”。儿子给出的答案是:《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涅克维奇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发展中的一大贡献;《鹅掌女王烤肉店》——诙谐的文笔、美妙的谈吐和随处可见的讽刺;《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其中的《戴高乐传》,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让儿子和侄女参加高三语文考试的结果是,统一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李希贵向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他举例说,把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表现。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春》之类的名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9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他还建议大人们降低对孩子阅读起始的期望,不要让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几年前,太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一件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他的外甥女,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很多家长,孩子一阅读就让他写读后感,使得孩子们也不喜欢阅读了。”李希贵说,这些家长太着急了,孩子们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有多么重要
李希贵校长引用了两段话予以说明。有人问一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有人请教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我该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如果我失业了,怎么办?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如果我失恋了,该怎么办?”他还是说:“你阅读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