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本帖最后由 梦中的绿洲! 于 2015-4-23 22:01 编辑读诗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叶嘉莹
叶嘉莹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诗坛最耀眼的一颗星辰,她的才学、灵魂的纯净、饱满的激情撑得住那些耀眼的称号!
叶先生九十华诞的事在一周前被各大媒体预热,话头是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致叶教授九十华诞的贺信,温总理对叶先生评价很高:您的心灵是纯净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诗词给人以力量,您自己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大会开幕式上,主持人宣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刘延东、马凯,孙春兰(天津市委书记)和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的贺信。
叶先生九十华诞纪念在南开大学举行,5月9日至12日历时三天,由南开大学和中央文史馆主办,以“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举行。5月10日开幕式后,各大媒体对叶先生华诞的盛况进行了报道,称这是“诗词界的红地毯”。
(2014-05-12 21:27) 本帖最后由 梦中的绿洲! 于 2015-4-23 21:33 编辑
【人物简介】
叶嘉莹教授
叶嘉莹,1924生。华裔加拿大学者。号迦陵。北京人。幼承家学,喜唐诗宋词。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1948年举家迁居台湾。先任中学教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等校。1966年应聘赴美国讲学。后入加拿大籍,长期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教授。1977年以后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应聘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鳛词说》(与缪钺合作),以及《唐宋词十七讲》等。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生于北京,出身叶赫那拉氏(民国后简化为“叶”姓),知名汉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典诗词),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代表作有《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2010年,叶嘉莹加拿大居所失窃,丢失五幅字画,其中包括台静农先生题写对联。2012年6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4年,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迎九十大寿,温家宝写信遥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叶嘉莹
号 :迦陵
国籍 :加拿大
民族 :满族人
出生日期 :1924年7月
出生地 :北京
职业 :教师,文学家,作家
毕业院校 :辅仁大学国文系
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研究
代表作品 :《迦陵论词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迦陵论诗丛稿》 叶嘉莹: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2014-05-12 16:01:22 来源: 中国网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月10日,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的致辞仿佛把人们带回永和九年。是日,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
生日庆典以叶嘉莹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诗学理论研究、传统吟诵与教育研究,以及叶嘉莹诗词曲创作、治学思想及教育理念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
“我一生,70年从事教学,我觉得这真是我愿意去投入的一个工作。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庆典上,叶嘉莹将自己与诗词的情缘娓娓道来。她满头华发,却散发着诗意的青春;她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她要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
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叶嘉莹对诗词的兴趣,从幼年便开始了。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四合院内。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旧学修养很深的伯父叶廷又,常与侄女谈诗吟词。如今大家听叶嘉莹讲课,往往觉得她的吟诵最具特色。殊不知,当今年轻人很难掌握的平仄声律,她从幼时便已熟知。
叶嘉莹一生命运多舛。“七七事变”后,其父随国民政府南迁,与家中断绝音讯;17岁时再罹丧母之痛。带着两个弟弟在厄运中挣扎,她开始试着用诗词去抚平内心的创痛。“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本是明珠掌上身,于今憔悴委泥尘”……这些引人恸哭的诗句,成为她一生诗词创作的开端。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成为古典诗词名家顾随先生最得意的门生。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
20世纪40年代末,叶嘉莹离开故乡,开始了一生的漂泊。从北平到上海,从台北到波士顿,从密歇根到温哥华,时空变换,唯有诗词是她不变的追求。“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如是说。对她而言,诗词融进了她的生命,她也将生命写成了诗词。
“我想到古人说的 去的尽管去了,来得尽管来着,那去来之间是怎样的匆匆? ”回首来路,叶嘉莹表示,自己的一生趣向就是“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美好的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不要把它断绝。”
70年的教书生涯,叶嘉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者,无不从她的讲授中品味诗词之大美,体悟中华文化之深邃。
叶嘉莹上课喜欢随讲随写,年轻时每堂课她都会写满一黑板的字,写完再擦,擦完又写。她的手常因接触太多粉笔而过敏,手指常常贴着胶布。
最近一次给南开学子上课,89岁的叶嘉莹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一口水也没有喝。上课时她把诗句随手写在白纸上投影给同学们看,下课后白纸已经堆了厚厚一打。
迄今,叶嘉莹整理保存的讲课录音累计2000小时以上。近两年,她每次从加拿大回国,都会捎回一些音频、视频资料,陆陆续续已经运回十几箱。她说,如果以后老得无法讲课,她还可以带着学生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我一生中作过的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就是回到祖国教书……”2009年,南开大学90周年校庆,叶嘉莹特地回国庆贺。当她用特有的清朗音色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已是掌声雷动。
1948年,24岁的叶嘉莹离开祖国大陆时不会想到,再次回归故土时,已是26年以后。
1974年,叶嘉莹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北京,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
“卅年离家几万里,
思乡情在无时已,
一朝天外赋归来,
眼流涕泪心狂喜……”
她曾回忆:“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作出任何贡献。”她渴望回“家”,因为这不仅是生她养她的家乡,更是她所挚爱的中华诗词灵魂之所。
1978年,定居温哥华近10年,早已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的叶嘉莹,从温哥华寄出了一封写给教育部的长信,满含深情地提出回国教书的要求。转年,叶嘉莹的申请得到批准,此后,她便过起了候鸟般的生活,按照授课计划奔波于大洋两岸。
30多年来,叶嘉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2010年,叶嘉莹领衔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从事“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工作。2012年6月1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亲自为叶嘉莹致送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那一年,叶嘉莹88岁。
“我的愿望只是想把我自己心中的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作为一点星火,希望能借此也点燃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热爱古典诗词的一点星火,相信我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生命与智慧,必将在神州大地上展现出一片璀璨的光华。”叶嘉莹说。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近日,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封顶,叶嘉莹将长期居住于此。在她眼中,这个“家”不仅是居住之所,更是个书院,一个讲授、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地方。
“古典诗词是宝贵的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叶嘉莹,满头华发,一袭黑裙,百花罩衫,一枚珍珠胸针……90岁的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 本帖最后由 梦中的绿洲! 于 2015-4-23 21:58 编辑
白先勇席慕蓉为九旬叶嘉莹祝寿:写诗是生命本能
2014年05月12日 09:48早报
“叶嘉莹九十华诞庆祝会”南开举行
白先勇慕蓉等为老师祝寿
5月10日,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节选自温家宝致叶嘉莹九十华诞贺信。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我转眼之间90岁了。在我们的来去之间,我要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下来,不要把它断绝。”
5月9日,一身深红色唐装的作家白先勇来到南开大学做讲座。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是向坐在台下的叶嘉莹躹了一躬,并说:“祝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90岁生日快乐。”而昨天(10日),一场“叶嘉莹九十华诞庆祝会”正式开幕,这简直就是一场学界红毯秀,到场的嘉宾除了白先勇,还有前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汪荣祖、诗人席慕蓉,以及来自各校所的代表们。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权威学者,大概每个中文系的学生上古典文学课时,都会被推荐去看《迦陵著作集·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京城一个古老的家族。原与纳兰成德同里籍,祖居于叶赫地,本姓叶赫那拉,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方简化为“叶”氏。1945年,叶嘉莹从辅仁大学毕业,解放前随国民政府海军任职的丈夫去了台湾,曾执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等,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唯一外籍馆员)、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在昨天的庆祝会上,席慕蓉分享了几个有趣的细节。2002年,两人相识,叶嘉莹对席慕蓉说:“我也是蒙古人,我们家是从叶河水过来的。你如果找到叶河水,我们就一起去看。”于是席慕蓉很努力地去找叶河水,半年后,她拜托在沈阳的朋友找到了叶河水,在吉林省的梨树县。一起去看过叶河水后,两人还一起去了蒙古高原,上了大兴安岭。
“叶老师在11岁的时候,她的伯父告诉她说,‘要记得我们是从叶河水过来的,我们是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几十年之后,这位当年那么小的‘小荷子’(注:叶嘉莹小名)记住了。一个族群的记忆在一个家庭中延续了下来。一生里面,我发现很多东西是延续的,叶老师给我们关于的诗词也是如此。”席慕蓉说,她最近去参加一个年轻的学生的文学比赛,有一个读高中的男生得到诗歌的第一名。“但是他有很大的困扰,因为所有的同学都觉得他是一个怪物。他写了一首妈妈的诗,说她很辛苦,每天要问他明天上什么课、给他准备什么衣服。诗写得真的很好,但是他很困窘,因为他妈妈说你写我干嘛”。
“颁奖那天,我借用了叶先生的话,我说,叶先生说写诗读诗是生命的本能。结果没想到这个回答解决了这个男孩子一个大问题,因为他自从诗得奖以后,所有人都要问他你怎么会写诗。他上来之后,就说感谢叶先生,‘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跟每一个人说写诗是生命的本能’。”
90高龄的叶嘉莹仍然活跃在讲台上,自1979年起,叶嘉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授课。至今,她仍保持每年在国内讲学一个学期。
叶嘉莹在会上说:“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人生转眼之间就衰老了,我转眼之间90岁了。在我们的来去之间,我要把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精神传承下来,不要把它断绝。我虽然90岁,只要我能站在讲台上讲课,我仍然愿意继续做这样的工作。” 叶嘉莹:如果有来生 我仍然要教中国古典诗词
2014-05-12 14:50:30 华夏经纬网
新华网天津频道5月12日电(记者张建新 袁帅)“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中国古典诗词。”10日,面对齐聚南开大学的海内外嘉宾,90岁的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如是说。
10日,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九十华诞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诗学理论研究,传统吟诵与教育研究,叶嘉莹教授诗词词典创作、治学思想及教育理念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
“我虽然九十岁,只要我能站在讲台上讲课,我仍然愿意继续做这样的工作。” 叶嘉莹说。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上世纪中期曾执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获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该学会有史以来唯一中国古典文学院士。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唯一外籍馆员)、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自1979年起,叶嘉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授课。30多年来,她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同时,她仍然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讲坛上。
为在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诗词,叶嘉莹于2013年回国定居。南开大学正在兴建一座集教学、科研、办公、生活于一体小楼,取名“迦陵学舍”供叶嘉莹先生居住使用。
叶嘉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率先提出振兴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品质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做起的建议,“让中华诗词走进中小学校园”已在国内很多地方展开。
2008年,叶嘉莹荣膺中华诗词学会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写道:“叶嘉莹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
叶嘉莹说,“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我要把我们国家、民族的美好精神文化传承下来,不要把它断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