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讲往事】小肚子上的“痔疮”
本帖最后由 老三届 于 2015-1-27 16:07 编辑【老三届讲往事】小肚子上的“痔疮”
看到随网上杨林君写了一热帖:《说说我的痔疮手术治疗经历》。读后,让我回忆起一件关于“痔疮”的尘封往事,如平铺直述这往事, 一定会让70后80后到90后的一众小童鞋们感到匪夷所思,纯属“老三届”打胡说。看来,真要展开来讲讲,还得添油加醋包装一伙。虽说写帖用的“标题党”,但帖中是我亲历之事。今日写写,从一个侧面呈现五六十年前的社会历史风貌。
我在少年时,最吸引我的是混在茶馆里听人讲书,只有集镇上的“星级”茶馆,才有这“高消费”的“说书”节目。听一晚上说书并附代茶资,收银人民币5分大洋。说书人一人一桌一“惊堂木 ”而已,(“惊堂木”一块小硬木做的)。其保留节目就是《三侠五义》《薛丁山反唐》《 薛仁贵征西》等。当说书人说到精彩处,“惊堂木”在桌上一拍,高声说道:“花开两朵另表一枝”,就插浑打科,茶倌老儿开始挨个收茶钱了,我们这些揩油白听的,自然被逐出茶馆。依这说书人套路,我这帖也来个“花开两朵另表一枝”。先讲讲关于这“痔疮”一事的来龙去脉。
1957年整风反右时,我父亲从县卫生科医疗股长和县医院主治医生的位置上,定为右派份子 ,打发到公社卫生所。直到50多岁死在乡村。 我父亲为社员治病的佚事,在现今新街一带,五十岁以上老者有口皆碑。
依网友“不老的小草”讲述:他曾在安居区任团委书记。因父亲腹部不适等症,住在区卫生院。一个疗程下来,腹部仍然不适,排尿也不顺畅了 ,医生诊断为肝腹水。看到父亲病情恶化,“不老的小草”四处寻医问药。一位公社干部告 诉他:“新街的卓医生瞧疒骚靠,不防一试。但这人是国民党军医、反革命,去时进侧门,在人少时找他……”。按此叮嘱,“不老的小草”送父亲去新街就诊。
我父亲让他父亲站在亮处,迎光一看,哈哈一笑:“你可也回家干农活挑草头了。但必须今夜开始按时服下18粒药丸,收费五角四分(0 54元)”。经我父亲用药后,“不老的小草”重病的父亲即恢复了健康”。
我父亲是神医吗?不是。他只不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老的小草”的父亲,患的应是农村一种寄生虫病,钩虫病。
因有我父亲这“名医”罩着,初中考不取高中的我,公社领导特批我进公社卫生所当中医学徒,月薪13元大洋。名正言顺地成为“小卓医生”,时年16岁。
当上“小卓医生”的我,正儿八经坐在门诊上陪着医生了……一天,一位大妈来卫生所看病,由做农村妇女保健的孙婶看诊,凑巧我在旁,当大妈脱下外裤露出病患部时,迟疑地看了看我这不大不小的“中医学徒”。孙婶才发觉我在旁边,支吾我出去办事,对我补了一句:“农村的痔疮病”。我听后孤疑起来,这“痔疮”怎么会长在小腹部下面,还一截肛肠都出来了……?
时隔不久,上级领导布置公社卫生所中心工作 ,既防治农村妇女病“子宫脱垂”,所长指派我去采集田螺。寒冬腊月,上哪去摸田螺?
四处转悠,卫生所之北几里,有个曹个水寨湾子。社员们要给麦田挑塘泥增产,在快抽干水的堰塘里,用一种“泥网”捞鱼。一根一米多长的粗木棍,横挂一张袋状小网,网口挂多个铁脚子,沉在泥面,牵着长长的麻绳,绕到塘对面拉过 来,这种“泥网”,网的鱼儿不多,泥面上的田螺到还拉上不少。很快我能拣一竹篓子,淘泥剃肉,在卫生所厨房将田螺炒干水份,再炒焦黄后装入碾中药的铁碾糟,碾末包装,送各大队卫生室,由卫生员(赤脚医生)分送患子宫脱垂疒的社员吞服。
这种神奇的中医方剂,对治疗子宫脱垂的妇科病疗效如何,我就不清楚了。大慨是中医的食补理论,吃嘛补嘛。要壮阳就吃虎鞭狗鞭,要让脱出的宫颈“痔疮”缩进去 ,去吃田螺壳,不就能象田螺一样,缩回壳里去吗!
注:接楼下续写
附:说说我的痔疮手术治疗经历(呃,没痔疮的就不要看了)
http://www.suizhoush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4646&fromuid=16637920
(出处: 随州网)
@yanglin @yanglin
沙发板凳都被抢走了!
我站在边上再听老三届讲往事! 用今天的社会生活质量与五十年前相比,真可为两个世界。放在今天,70后80后已婚妇女患子宫脱垂妇科病可喟匪夷所思。要知道50年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妇女可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也就是70后80后的奶奶辈,她们是么样在劳作呀!
50年前的农村中年妇女,一般都生育四胎以上儿女,家大口阔,一家的生活来源,全靠在生产队抢“工分”。这抢“工分”是个什么慨念?粗线条来说,就是生产队的全体劳动力制定个劳动报酬基数,类同现在工资。例如:生产队强壮男劳动力全日劳作定10个工分,妇女强壮劳动力只能定8个工分,余下老弱病残递减劳动工分。生产队有专职记工员,当天收工前为每家一式两份记工,在你个人保管的记工册上记下你全家人出工的工分。半年一预算,年终总决算。
生产队的工分含金量如何?随县全境,除少数产粮大户生产队,一个男劳动力全年口粮定量为420斤毛粮(稻谷小麦),大部分生产队为360斤毛粮。妇女儿童老人依次递减定出标准。这是县和公社的基本政策。落实到生产队就成为“抢工分”了。生产队将口粮与一切社员生活资料都打包在工分里。只有在生产队出工,多做工分,才能分到工分里包念的生存基本资料,粮棉油。你劳作一天到黑,才能得到一斤毛粮(稻谷或小麦及其他)。
一个队的粮棉油生产数,都是上面公社派人接田亩产量制定。叫做交足国家的,留下集体的。一个生产队全年现金收入,只有给国家交公粮卖余粮才见到钱。好的队,劳动力一天有三几毛钱报酬,差的队,劳动一年还要倒找(贴)生产队的钱。当时有句顺口溜:“一年吃个360,穿条破裤露半头”。“吃南瓜燕黄瓜,省的粮食卖国家”。
社员要另花钱么办?靠鸡屁股。散养几只鸡当银行。一斤鸡蛋在大队代销店(公社供销社的基层店),可卖到三角八分钱到四角二分钱,同时可得到一小盒火柴或二两糖及二两盐或二两点灯煤油等的购买票证。有劳动力的家庭可养一头“派购猪”,一年下来,养到120斤时才可卖到公社食品所,售价40元左右。可得到50斤饲养粮等票证,同时可在当年杀一头猪自吃。没条件养猪的社员,过年了才会得到生产队分的几斤肉。(但生产队也必须先完成牲猪派购任务才可杀猪分食)。
在人民公社时,农村的多发病就有中年妇女的子宫脱垂病,上面又没有专门拨款,卫生所长才派我去制“螺粉冲剂”,如这制剂真有疗效,当下,在城南新区开家《老三届药厂》,不知能火一把吗?没市场呀,当下30岁以上女女有几人得这种病?
五十年前,农村中年妇女,天刚亮听到生产队敲铁筒声音,糊巴着睡眼,下地干农活。二三个时辰后返家,烧火做饭料理家务。家事多点的,端上饭碗生产队又敲出工钟了。只好上吨吃的碗下吨冼。人前脚走,鸡就站在灶台上了……
脸朝黄土背朝天,工间让息会,立马坐田梗上做针线活。天黑看不到庄稼了生产队才放工。到服侍一家人和鸡鸭猪狗后,还要做会针线活。劳累到黑夜,上床躺下,不要脸的男人还要和他做一个小时腑卧撑……也不全怪男人,公社要治山治水、修水利上三线,外出做派工,只有农忙才回家。队上妇女成了全劳力。
紧紧巴巴的口粮,自留地种点菜,一年队上分几斤棉籽油,一个鸡蛋都要换钱,上老下小六七张嘴,全靠她操劳,营养、卫生加劳累,不得这妇科病可能吗?
…………
此帖暂写于此,明天另开一帖。续写《老三届讲往事》
{:1_535:}坐板凳听故事{:1_538:} 婉婉 发表于 2015-1-27 16:06
坐板凳听故事
{:1_528:}坐地上听老故事 老三届 发表于 2015-1-27 16:00
用今天的社会生活质量与五十年前相比,真可为两个世界。放在今天,70后80后已婚妇女患子宫脱垂妇科 ...
{:1_529:}那时全国搞户口居住,粮油凭户口供应,农村人离开生产队连饭都没得吃的。 {:1_547:}{:1_548:}现在听是稀奇事 真是穷苦病,年轻人再想象也体会不到那些人的生活感受 好长,终于看完了。。。。。 想起了小时候,半夜睡醒了我妈还在床边坐着纳鞋底。家里七口人,五个吃闲饭的,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别人家拿担子挑粮食回去,我家总是拿个盆 冷露凝霜 发表于 2015-1-27 19:52
想起了小时候,半夜睡醒了我妈还在床边坐着纳鞋底。家里七口人,五个吃闲饭的,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别人家 ...
:'(是呵,历史的碎片,是那么沉重……
为老医生的点赞{:1_538:}现在这样经验丰富的医生真的不多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