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随州大遗址 保护中华古文化
10月20日,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在随州市召开,部分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文艺、新闻出版界部分委员,省民进,省政协文史委部分委员参加协商。
以下为政协各界提案督办会发言摘录: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4-10-22 11:23 编辑
全国政协文史委支持建设随州大遗址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卞晋平
近年来,全国政协文史委一直关注随州文化遗址保护问题。一是因为随州古文化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保存完整,特点突出,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二是因为随州市近些年为保护大遗址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他们对历史、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令人尊敬和钦佩;三是因为随州大遗址保护面临的许多具体问题,依靠他们自己无法解决,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现在,把随州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不仅具有必要性、重要性,还具有紧迫性。尽可能快地实施大遗址保护,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对于保护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物来讲,非常重要。全国政协文史委支持随州建设大遗址保护片区,除了随州遗址和文物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特价值外,还因为我们认为,纳入大遗址保护,有利于提升这些遗址、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随州争取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的工作,要做好政策对接和路径设计,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支持。 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迫在眉睫湖北省政协主席 杨松
省政协这次围绕“随州大遗址保护”积极探索协商议政的新模式,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委员视察、实质性推进工作结合在一起,政府、政协、民主党派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坐在一起,多层次、跨区域开展协商,有深度、有高度,协商议政的质量和效率大为提高。这次协商对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形成了共识。随州大遗址在全国具有唯一性,保护与利用迫在眉睫。要积极推动,多管齐下,各部门要做好上下对接工作,省政协将继续推进相关提案办理。要进一步明确随州大遗址的范围、定位和功能,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项目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全社会参与保护文化遗产九届湖北省政协主席 王生铁
随州应该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大遗址。曾随文物考古发掘、保护比较完整,随州大遗址是中国古文化的富矿,我们应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去保护和利用好先人给我们留下这些珍贵历史财富。文物保护,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要做好文物保护宣传,让群众主动参与文物保护,通过媒体宣传、现场讲解等方式唤醒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要配合基建工程,主动做好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特别是城镇建设过程中要提前组织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不遗漏;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做到考古工作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要积极做好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探索实践,让群众在文物保护中受益、提高保护文物参与积极性;要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支持,相关部门协力做好各项申报工作,争取将随州大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得到科学系统地全面保护。
上下联动共促随州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省政府资政 段轮一
此次会议,大家对随州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形成了共识,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更系统地、全面的、科学的将片区建设规划做好;同时,会议也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省里和市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和关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相关工作。
随州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上下级联动共同推进。目前,我国关于大遗址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规划和管理仍待加强。随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已经做了很多基础性建设工作,通过学术研讨、媒体宣传等,相关舆论氛围已经日渐成熟。希望大家的发言和表态,在实际工作中也积极落实,共同努力争取将其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同时,随州地方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专题汇报,千方百计争取中央、省有关支持,积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加强遗址文物保护措施,科学合理的发掘和利用。
全面把握随州大遗址重要价值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王振有
随州是我省最早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始祖文化、诸侯国文化、曾随文化、州县文化在这里聚集、交融。1966处不可移动的古文物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等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将远古的、稀缺的中华文化核心元素传承至今。今天,我们通过界别协商活动,进一步推进随州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对于我们从历史文化中吸取深厚滋养,进一步弘扬湖北优秀历史文化,实现“文化强省”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面把握随州大遗址片区的重要价值;要对随州大遗址片区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规划;要认真解决好在保护与利用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坚持科学保护;加强对大遗址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合理探索大遗址开发利用模式,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随州大遗址片区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帮助司马迁完成《曾候世家》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张廷皓
今天中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史记》上多出了一篇《曾候世家》,而且这一篇全是铭文写就的。我仔细一想:这是司马迁在托梦给我,要我们帮他完成一篇《曾候世家》,因为他当时没有办法写出来。今天上午,我们在随州博物馆和曾侯乙墓遗址看到的珍贵铭文材料,足够让我们写出一部《曾候世家》。曾随文化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它是替中国历史的巨著补上了一笔。
我有三个技术性建议:
一是为了让曾随文化遗址能够纳入大遗址片区,是否可以先走一步,先纳入150个大遗址范围。然后,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经验进行扩展,把叶家山遗址、安居遗址,以及京山、枣阳的曾文化遗址都扩展进去。
二是能否参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建立一个文化遗址安全监测体系。
三是能否将本次会议内容上报到全国政协领导审阅、签批,将“自下而上”的工作与“自上而下”的工作相结合。
随州文化遗址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完整的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李伯谦
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虽然面积不大,但文物数量多,分布密集,时代很全,等级很高,价值很大,全国少有。随州处于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接、过渡地带,没有对随州文化遗产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中国历史就不能明晰地呈现出来。随州的文化遗产,相比全国其他地区,保护、保存的好。中原地区开发的早,盗墓也厉害,所以重要的遗址,基本上看不到一处完整的。随州从叶家山到擂鼓墩,像这样串起来的一个诸侯国、封国的遗址,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完整的。但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也非常严峻,要严厉打击盗掘文化遗址、倒卖文物的犯罪行为。现在,把随州市文化遗产作一个大遗址保护片区的规划刻不容缓。这个规划,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战略层面的规划,二是保护片区的规划,三是实施层面的规划。
丰富片区内涵 推进保护利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连生
2011年以来,随州叶家山古墓、文峰塔墓地等一些列重大考古发掘扎实推进,扩建市博物馆、启动擂鼓墩田野安防工程、墓群遗址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相关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也进行中。进一步推进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建议:成立湖北省随州大遗址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与国家文物局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协调京山、枣阳等地将当地曾国文化遗存一并纳入随州大遗址片区,扩大片区面积、丰富片区内涵;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加大考古发掘和研究力度,加快规划编制,推进文物本体维修、安防等保护性建设及征地、拆迁、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早日将整个大遗址片区列入我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大遗址片区保护规划,助推该项目的落地。
实现大遗址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唐瑾
随州大遗址片区规模大、文物数量多、文物价值突出,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多,是最能体现我国文物古迹特色和优势的大遗址之一,随州及周边地区的考古遗存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随州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各古墓葬遗址分散;二是田野发掘条件简陋,考古科研经费与人才不足;三是驻扎在文化遗址地面的部队搬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四是有大量民居要搬迁;五是由于大量古墓群的存在,很多地方被限制开发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将随州大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第二,加快推进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的建设规划。
第三,实现大遗址片区文物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
遗址片区具有独特历史地位和价值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陈锋
随州大遗址片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一、就考古发现看,具有不可替代性。随州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铸造之精美、规模之宏大,在全国屈指可数,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世界。
二、就区域地理和历史发展看,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随州以及“随枣走廊”具有“荆豫要冲”和“汉襄咽喉”优势,曾侯在这片土地存在了700多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就区域文化的比较看,曾国文化或“曾随文化”具有特殊性。它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种文化为一体,具有包容性;而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则具有明显的曾国文化特质。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对其加以科学的规划和保护,也要集中力量加以深入研究。
科学定位规划建设方向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陆晓明
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建设,要科学定位规划建设方向。结合随州四个遗址片区自身特点,针对不可移动的保护单位数量多、遗址片区集群化等特点,建设各具特色、互相补充、完整统一的大遗址保护区。建设具有“原真性”与“再现性”的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建设集科研、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保护片区;建设“整体性保护”、“综合性保护”、“主动性保护”的大遗址保护片区;建设“面向未来”、“面向公众”、“面向世界”的大遗址保护片区。同时,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建设要立足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要合理整合相关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带动区域经济建设,共同改善生态和自然环境,充分发挥文化展示,树立以考古遗迹为基础的特色文化宣传定位,让其规划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