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足:世界杯成功有钱难买
本帖最后由 包包车 于 2014-6-19 10:11 编辑网上看到的关于昨晚国足热身赛的调侃:
“路边社快讯:
巴西世界杯小组赛I组补赛、由亚洲传统强队中国队对阵欧洲球队马其顿。双方激战90分钟,最终中国国家队2-0轻取马其顿队,目前积三分位居小组头名。两个进球分别是第56分钟,于汉超接廖力生妙传大禁区边缘左脚推射打入制胜球和第88分钟,替补出场的高迪大禁区前沿左脚远射碰防守球员变线入网锁定胜局。而打入进球的于汉超和高迪分别同梅西,阿隆索等球星并列射手榜第七位。
另据报道,中国队的亮相引起了诸多豪门的关注。现拜仁教练瓜迪奥拉指出,拜仁迫切的渴望引进两到三名中国球员以提高将来在欧冠的竞争力。另据消息称,目前英超豪门切尔西已开始与上海申花进行接触,其目的在于引进刚在世界杯上打入世界波的小将高迪,据悉如一旦转会达成协议,将会创下球员转会新纪录。然具体金额仍然保密当中,稍后本台记者将在楼下带来详细报道。”
金钱无法买来在足球世界杯上的成功。这不是鄙人的自说自话,而是普华永道的经济师们得出的研究结论。
火热的6月,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发布了“世界杯指数”,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这场足球盛宴。根据经济学家们的研究,世界杯与奥运会有所不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与其人均GDP有很明显的关联度,但是同样的“定律”却不适用于世界杯,甚至有“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球队在世界杯上更厉害”的趋势。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西,他们在2013年的人均GDP在全世界排名第79位,但巴西队在世界杯历史上最成功的球队。
中国在2013年的人均GDP排名全世界第93位,这跟中国足球队的国际排名还是相当接近的。但是,我们却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显然要归功于我们的经济总量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然而,同样的成功在足球上却无法复制。昨天有看到一个新闻说巴西世界杯上有很多的“中国制造”,球赛周边的衣服、玩具、纪念品等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是的,中国有很多的廉价劳动力,“世界工厂”的名号已经享誉全球,但是为什么还是会觉得缺乏核心竞争力?球赛正赛没咱的份只能看热闹,周边产品稍微有点高科技含量的也跟咱没啥关系,比如裁判执法的新“鹰眼”技术、比如直播中的3D画面分析技术等等,央视都经常在说中国经济要向创新型变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改革之路还挺遥远~
普华永道的研究结果认为,在世界杯上的成功不但与金钱无关,跟人口总数的关系也不大。中国球迷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十几亿中国人还挑不出11个踢球好的?普华永道的解释是:如果实际踢球的人不多、注册球员不多,人口再多也是枉然,在这方面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成功地成为“反面教材”。
人口少并不是在世界杯上取得成功的障碍,乌拉圭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在世界杯的历史战绩榜上,乌拉圭高居第九位,而他们的人口只有300多万。
普华永道的经济师们认为,球员的数量和对足球的兴趣是在世界杯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中,注册球员数量的因素对世界杯成绩的影响占比超过50%。
这也就意味着,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优异表现绝非偶然,因为他们拥有600万的注册球员,居世界第一,而他们的总人口才8000多万。巴西、意大利、法国的注册球员人数也在150万人以上。
中国的注册球员有多少呢?根据中国足协相关人员提供的数字,2004年中国的注册球员是4万出头,2009年不足两万,2013年估计在3万多一点。如果经济学家们的结论靠谱,中国队屡屡与世界杯无缘也就不足为奇。
刚才的这个数字没有把刚刚起步的校园足球算进去。根据中国足协的统计,自2009年启动全国校园足球计划以来,参与数量从当时的46座城市、2026所学校扩展到今天的31个省区市、129个市县、5084所学校,注册学生球员超过19万,青少年足球人口逾270万。如果这些数字准确、靠谱,中国足球的未来也许真的大有希望。
仅就目前而言,中国人对足球的喜欢和巴西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对足球的喜欢不是一回事。的确,4年一度的世界杯在中国有亿万人在观看、议论、分享。可是,对于很多爱凑热闹的国人而言,它更像是一个豪华超强版的圣诞节,给大家一个狂欢、欢聚、畅饮的理由。看完之后,有多少人会去踢球呢?
如果有一天,当世界杯成为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那情形必定大不相同。看完别人唱,关了电视直奔KTV,这才叫“真爱”。
中国足球的崛起,中国队再进世界杯,需要球迷们的“真爱”。当然,我们首先得有足够多的足球场,而不是高尔夫球场。
(ps:本文只50%属原创,部分观点和数据有参照新浪体育评论员王静宇)
中国的足球就是不行。
页:
[1]